霧霾天仍不時來襲,空氣質量的改善與民眾的期望確實還有差距。但應該看到,“大氣十條”實施一年多,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和一定成效。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京津冀地區重度污染程度、濃度的數值有所下降,面積在減少,持續時間在縮短。治霾確實等不得,但它畢竟要有個過程,也急不得。
霧霾襲來,網絡上、微信裡往往也調侃襲來。調侃也是關注,但解決問題更需要行動。當我們轉發這些調侃時,可曾捫心自問:自己是否也曾在露天燒烤攤前大快朵頤?是否在憧憬搖號中簽后買一輛大排量越野車?
採訪北京市環保局,暗蒙蒙的樓道讓人很不習慣。工作人員解釋:白天一般不開燈。眼前頓時感覺亮堂許多。正如該局一位領導所講:治理霧霾,要勿以善小而不為。的確,白天走廊不開燈可能一天省不下幾度電,但長年累月呢?畢竟多用電就多燒煤,多燒煤就招來霾。千萬不要小看這不起眼的“白天不開燈”,千萬不要不在意露天燒烤攤前的一留步,千萬不要以為選擇綠色出行只是句口號……
同頂一片天,改善空氣靠大家。如果人人心中都有一份“藍天責任狀”,以綠色文明引領生產生活方式轉變,空氣就會多一分清新,霧霾就會早一天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