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生態
人民網>>生態>>正文

兩會觀察:治霾是否會拖累GDP?

曾鼐

2015年03月06日08:17  來源:中國僑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兩會觀察:治霾是否會拖累GDP?

  中新社北京3月5日電 (記者 曾鼐)當GDP(國內生產總值)遇上治霧霾,勢不兩立還是相輔相成?這引發了代表、委員的不小爭論。

  3月5日,薄薄霾霧鎖住了京城春色,中國政府再下“鐵腕治污”的決心。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當天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要打好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攻堅戰,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要降低3.1%以上,氨氮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等均將減少。

  隨著PM2.5的持久戰在全國打響,產業調整正駛入快車道:北京去年出台新增產業禁止和限制目錄,近400家一般制造業和污染企業被關停退出﹔燒煤重鎮河北為甩掉污染源頭的帽子,2014年削減煤炭消費量1500萬噸,首次實現煤炭消費負增長……當“退出產業”、“壓減燃煤”等措施頻頻亮劍,也激化了“棄GDP保環境”的爭論。今年地方兩會上,29個省份下調GDP增長目標,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則直接刪除GDP增長目標。

  治霧霾關停大量落后產能,是否會拖累GDP?“短期內,地方GDP可能會下降,但長遠看,治霾一定會帶動新的經濟增長點”,全國人大代表、北京首都旅游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段強說。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閆傲霜則稱“治霾與GDP根本不矛盾”。她說,環保產業本身是巨大的經濟增長點,新技術會帶動新產業發展和就業,要將投資引向新業態、新模式。

  她認為,雖然北京鋼鐵企業少,但有很多鋼鐵業節能降耗的新技術,可以將技術共享到河北等地,既為鋼鐵業轉型帶來高效益,也能解決空氣污染,“可以雙贏”。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王文彪表示,中國正處在關鍵轉型期,需要的是有質量的GDP,治霧霾要有先進的科技手段,用技術倒逼中國產業升級換代,從長遠講能為GDP發展提供持續的動力。

  根據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到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有望達4.5萬億元人民幣,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完)

(責編:蔣琪、王靜)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