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生態
人民網>>生態>>正文

時評:以更大責任擔當建好綠水青山

2015年03月08日00:00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新華時評:以更大責任擔當建好綠水青山

 

  新華網北京3月8日電(記者馬勇、李代祥)詢問“藍天指數”,指出治霾“事在人為”,強調“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習近平總書記兩會期間的一系列重要講話,體現出黨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和對人民期待的高度關切。

  綠水、青山、藍天是良好生態環境的重要標志,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保護好生態環境,讓人民群眾樂享綠水青山,自由痛快呼吸,提高生活幸福指數和“獲得感”,是廣大群眾的迫切願望,也是最為普惠的民生福祉。落實好中央要求,以更大責任擔當建設好綠水青山,不僅是重大的經濟社會發展課題,更是重大的執政考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大力推進,環境保護得到加強。不過,我國生態環境的總體形勢仍然嚴峻。污染水域的治理、“三廢”排放、落后產能淘汰以及大氣治理的任務還異常繁重,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推動污染治理見到成效,不斷滿足廣大群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好願望。

  加強環境保護的重要前提是觀念到位。這就要求各級黨委政府要以更強的責任感和擔當意識來看待生態環境問題。“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從而把環境保護放在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下決心解決好環境污染這個民生之患、民心之痛,推動環境整治不斷向好。

  保護生態環境,關鍵在於落實。環境治理周期長、任務重,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集思廣益、問計於民,打好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攻堅戰,並把生態環境保護細化到地方和干部的考核當中,決不能隻停留在嘴上。同時,要避免重走先發展后治理的老路,統籌協調好促發展和保環境的關系,從而走上一條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之路,早日建成人人為之陶醉的“美麗中國”。

 

(責編:蔣琪、王靜)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