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人們在全球變暖這一議題上仍存在許多分歧。例如在英國,自由派人士傾向於認為“人為造成的全球變暖是個問題”,而保守派則認為“不是”。對於這類兩極分化的議題,要說服任何一方改變固有觀念、離開其文化陣營都是個挑戰。據英國《衛報》報道,通過傳播科學界專家共識和科普地球工程學可能有助於消除這一分歧。
“傳播共識”是第一種建議的方法 ——告訴人們人為原因導致全球變暖已經達成97%的專家共識。公眾往往嚴重低估了在這個問題上的專家共識,當前的科學界共識和公眾的認知之間存在巨大鴻溝。而研究表明,當公眾獲知已有“97%的共識”這一信息后,會更易於接受人類造成全球變暖的科學現實並採取應對措施。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喬治梅森大學的社會學家們開展的一項新研究進一步顯示,獲知專家共識是一個“入門信任”,打開了人們接受其他重要觀點的大門。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分別在告知受試者97%的專家共識之前和之后,讓他們就是否相信這些關鍵問題進行評分。結果驗証了“入門信任”的影響:受試者對專家共識的理解大幅增加,他們也更加相信氣候變化及其與人類的因果關系,更加關注氣候變化,更加支持採取公共行動。
“入門信任”模式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人們沒有時間去了解每一個重要的問題,所以常常是直接遵從專家意見。正如斯蒂芬·萊萬多夫斯基(Stephan Lewandowsky)2013年領導的一項研究顯示的,當人們對某科學事實持懷疑態度時,會傾向於用該領域主要專家的共識來引導自己的看法和行為。此外,傳遞共識可以“中和個人世界觀的影響”,尤其是數據當以餅圖形式對比展示的時候。
耶魯大學社會科學家丹·卡漢(Dan Kahan)則更傾向於通過讓人們了解地球工程來彌合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兩極分化。實驗中,他讓受試者閱讀一篇小說,描寫的是利用從大氣中去除二氧化碳、將陽光反射回太空等新技術來抵消全球變暖。讀過小說后,保守派更容易接受人為因素造成全球變暖背后的科學性,因而減小了兩極化。
但問題是,虛構的小說與地球工程的真實情況大相徑庭。小說中,該技術被描述為“比限制排放更有效”,並且可以“讓消費者和企業不用為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管控措施付出沉重經濟成本”。而現實中擬採用的地球工程技術通常都非常昂貴,需要國際合作和監管,而且極具風險。即使是大力倡導地球科學研究的科學家,也不得不承認這些技術伴隨著高風險,隻有當未能通過碳減排遏制全球變暖、面對快速的氣候變化無計可施時,才能考慮實施。
如果將地球氣候比喻為一輛汽車,那麼我們現在的駕駛速度已經處於危險水平,並且還在不斷加速。而減排是“剎車”,地球工程只是“安全氣囊”。 總而言之,我們已經有數據表明,如果告訴人們專家都一致同意我們需要踩下氣候“剎車”,那麼更多人都會接受這一現實。告訴人們科學家們也正在研究“安全氣囊”系統,還可以讓更多的人認識到我們所面臨的危險。(陳丹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