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生態
人民網>>生態>>正文

北京新版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降低門檻、加嚴措施”——

重污染超72小時,實施單雙號限行(傾聽·轉型中國)

本報記者 余榮華

2015年03月31日04:4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核心閱讀

  新修訂的《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3月30日正式向社會公布。新版預案“降低門檻、加嚴措施”:今后,一旦發生空氣重污染(重度污染或嚴重污染)持續72小時以上,就將啟動紅色預警,機動車必須單雙號限行。在此前的預案中,實施單雙號限行的條件是,持續3天出現嚴重污染。

  對紅色、橙色預警,新增“提前24小時組織發布”的規定

  通過對比新舊版本的應急預案,可以發現,新版預案在五個方面進行了修訂和完善。

  一是預警分級。綜合考慮污染程度、持續時間等因素,按照“預測污染持續時間每增加一天,預警響應相應提升一個級別”的原則,即:預測空氣重污染(重度污染或嚴重污染)將持續1天(24小時)為預警四級(藍色),持續2天(48小時)為預警三級(黃色),持續3天(72小時)為預警二級(橙色),持續3天以上(72小時以上)為預警一級(紅色)。

  根據環境保護部《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技術規定(試行)》,空氣質量指數在201—300為“重度污染”,300以上為“嚴重污染”,均屬“空氣重污染”。新的分級方法相比原預案,更加科學,更加簡明,也降低了門檻。例如,過去預測將持續3天出現重度污染,隻啟動黃色預警,現在則將啟動橙色預警。

  二是按照“加嚴措施、提高效果”的思路,調整和完善應急措施,包括加大機動車限行措施力度,擴大工業企業停、限產措施的范圍,嚴格施工工地停工措施,擴大停工范圍等。

  三是提前應急啟動。採取預警提前啟動、措施提前實施的原則,針對紅色、橙色的高預警級別,新增了“提前24小時組織發布”的規定。

  四是加強責任落實,要求各區縣制定應急分預案,組織有效落實各項應急措施,建立各類名單管理制度,制定空氣重污染期間轄區停產限產工業企業名單和停工工地名錄,向社會公布並及時更新﹔要求各行業主管部門加強對本行業重污染應急的組織管理﹔強化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的督查檢查責任。

  五是強化了社會監督,預案要求及時發布空氣質量狀況、公布空氣重污染應急分預案、公開應急措施等,暢通監督渠道,引導媒體、公眾等社會力量依法、有序監督各項應急措施的落實,鼓勵對有關措施不落實或落實不到位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舉報(舉報電話:12345、12369、96310),並予以曝光。

  新預案對監測預報提出更高要求

  近年來,北京市不斷加大大氣污染防治力度,通過採取壓減燃煤、控車減油、治污減排、清潔降塵等措施,持續改善了首都空氣環境質量。但是,目前污染物排放總量仍然超過環境容量,在極端不利氣象條件下容易引發空氣重污染。這是應急預案修訂的背景。

  此前,北京市2012年在全國率先發布實施《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日應急方案(暫行)》,2013年修訂發布《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試行)》。北京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前兩版預案在應對空氣污染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薄弱環節:一是預警響應分級的科學性,二是應急措施的力度,三是預警啟動的及時性,重點是減排措施的效果存在滯后性,需要提前實施應急。此次修訂主要針對這些薄弱環節。

  新預案規定,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及其辦公室可根據污染程度變化和最新預報結果,按預警發布程序報批后,適時提高或降低預警級別。

  門檻降低了、響應提前了、力度加強了,應急工作對大氣質量監測預報和預警信息發布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北京市要求建立健全環保、氣象部門聯合會商預報機制,根據地理、氣象條件和污染物排放狀況,每日對空氣質量進行預測預報,遇空氣重污染時增加會商預報頻次。市環保部門或其授權的監測機構統一發布空氣質量狀況和預測預報信息,並不斷拓展信息發布渠道,便於公眾及時知曉。

  學生在空氣重污染期間的健康防護格外受到關注。作為建議性應急措施,新預案提出,黃色預警期間,中小學、幼兒園停止體育課、課間操、運動會等戶外活動﹔橙色預警期間,中小學、幼兒園停止戶外活動﹔紅色預警期間,中小學、幼兒園停課。

  北京市教委表示:停課期間,中小學、幼兒園應按照“停課不停學”的原則,通過網絡、通訊等途徑與家長和學生保持聯系,提出可參考的合理化學習建議。

(責編:初梓瑞、蔣琪)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