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生態
人民網>>生態>>正文

善待地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2015年04月21日16:55  來源:中國國土資源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善待地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她,像母親一樣,給予了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自然資源。自工業革命以來相當漫長的歲月裡,人類一直認為大自然寶庫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和工業的快速發展,人類不斷利用和消耗各種資源,使得地球的負載越來越沉重。

  當工業文明的巨輪駛入20世紀后半葉時,全球性的生態危機使人類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全球性自然資源的掠奪性開發,造成了大量不可再生自然資源的短缺和枯竭,環境污染、生態破壞、氣候變暖等一系列危及人類生存發展的問題在全球各地相繼出現。我國也不無例外。長期以來,我們的經濟增長是建立在能源消耗較高、生態環境破壞較大的基礎之上的。無論是維系人們基本生存的耕地、淡水,還是支撐經濟持續增長的能源和礦產資源都相對短缺,且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當前,我國面臨著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所以,我們不能繼續再走大量消耗資源能源的傳統工業化道路,而必須重新審視和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生態文明。

  我們必須認識到,人與自然是共存、共生、共榮的關系。我們必須尊重自然,正確對待和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善待、保護自然,就是關愛、保護人類自己,傷害自然必定傷害人類,破壞自然就是毀滅人類自己。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生態文明觀的樹立,意味著必須轉變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實行生態化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必須向“原料和能源低投入、產品高產出、環境低污染”轉變,發展循環經濟,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資源的消耗和對環境的污染。生活方式必須向以“綠色、自然、和諧和健康”為宗旨的生態消費方式轉變,在滿足人類基本生存需求的基礎上,排斥過度的物質消費,倡導資源循環再利用,從而抑制人類對自然的過度索取,保護自然資源,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讓我們攜起手來,行動起來,共同節約集約利用國土資源,共同保護自然生態空間!來源: 中國國土資源報

(責編:蔣琪、王靜)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