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眼下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游泳館、水上樂園成了人們避暑的好去處。在眾多的水上娛樂項目中,“造波游泳池”非常流行,深受人們喜歡。
所謂“造波游泳池”,又叫人造海岸,實際上就是可以生成波浪的游泳池。和普通的游泳池相比,造波池可以在專用設備的定時控制下,由空氣造波機造出波浪,在游泳池中形成波濤起伏,浪花席卷著沖向岸邊的效果。簡單說,就是在泳池裡可以體驗到在大海裡的感覺。不過,在享受水上清涼的同時,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近日,在上海、江蘇就連續發生了兩起和造波游泳池有關的死傷事件,引發了公眾對於水上娛樂設施安全問題的關注。
8月1號晚上,江蘇揚州市一男子在當地一家游泳館戲水時,被造波游泳池裡的波浪掀翻到池底,造成全身多處軟組織挫傷。就在同一天,13歲的方某到上海奉賢區體育中心的造波游泳池內游泳,不幸溺亡。
盡管接連發生的兩次事故並無直接關聯,但兩次事故事發地點都是造波游泳池。那麼,造波游泳池本身,是不是安全呢?
常年從事水上樂園設備銷售工作的王經理向記者介紹了造波游泳池的原理:
王經理:它有兩種,一種是用風吹的,一種是用真空泵抽空氣的那一種,把空氣抽干了以后,然后就可以造出很高的浪。
王經理說,波浪的樣式和大小都可以根據需求制作出來。
王經理:波浪有八種。裝的機子多,它力大一點,浪就高,造波(到)多少,它是有一個比例的。一般的話用(力氣)的話,都可以造到一米、一米五以上,最高一米五左右。
造波游泳池工程師李先生介紹,造波池的設備有一定危險性。最危險的就是位於池壁的進水口和回水口,功率大的話會產生很大的推力和吸力,所以必須在出水口的位置採取安全措施。
李先生:我們在出風口這塊兒,前面一段距離,我們都會設置一條警戒線。警戒線以內不讓游客進的。這塊兒的話已經做得很成熟了。
李先生說,除了警戒線,造波池出水口處還必須安裝防護網,以防止泳客被吸入。跟普通游泳池相比,造波游泳池對於場地要求比較高,一般都在戶外,水深都是由淺到深,呈斜坡狀,最深近2米。同時,造波游泳池的水面一般呈扇形結構,晚上水面的燈光反射與普通泳池不太一樣,所以危險系數要比普通游泳池大一些。
記者檢索發現,近些年與造波游泳池相關的安全事故層出不窮。但王經理表示,現在建造造波游泳池的程序比原來更簡單:
王經理:以前(造浪機系列)是屬於特種設備,經常要檢查的。現在已經改了,不屬於特種設備,已經誰都可以建了。隻要你把地皮拿下來,其他都不用審批。
王經理的這種說法得到了李先生的証實。李先生說,原本和峽谷漂流、水滑梯、碰碰船等同屬水上娛樂設施的造浪機,在2014年11月份新版的《特種設備目錄》中已經不見了。在他看來,這是因為造浪機的技術已經相當成熟,沒有太大隱患。
李先生:因為這個東西就是說沒有什麼太大的安全隱患,都是非常普通、非常簡單的一些裝置,算不上什麼很特殊的產品了。
特種設備行業專家梅水麟介紹說,不再出現在《特種設備目錄》中,意味著對其無需像原來那樣嚴格監管。
梅水麟:如果是屬於《特種設備目錄》的,有些特種設備是要生產許可証的,安裝完畢后要監督檢驗、要驗收。今后每年都要進行安全檢驗。如果不在《特種設備目錄》裡面,那麼特種設備(監管部門)是不管的。
弱化了質檢部門的監督,意味著設備所有者和運營者自身的管理要加強。尤其是沖浪等水上游樂項目,安全措施不到位,很容易造成游客的沖擊傷。在李先生看來,江蘇男子在造波池中受傷的原因主要是運營方管理不善造成的。
李先生:肯定是人多,和設備這塊兒沒關系。因為(事發地)這(波浪)還是比較普通的,我們做一些真空造浪的話,基本浪高都要3米多,面積稍微大一點的話用這種浪比較多,大家玩的就是浪高這個刺激感。
上海男孩方某在溺水后,發現情況的泳池一方救生員也曾跳入池內將方某救上岸,並撥打了120急救電話,但最終沒能挽回方某的生命。
根據我國《體育場所開放條件與技術要求》,游泳池場館應按照的面積大小來配置救生觀察台並配備救生員,設置醒目的“游泳人員須知”等必要的安全要求及警示,游泳池內人均游泳面積也不得小於 2.5平米。但現實中,很多人對這些要求並不清楚。
李先生:這個沒什麼具體的規定。你這個人手夠的話就行了唄!比如某一天游客比較多,人手改加就加一點嘛!如果游客不是特別多,你也就不需要派那麼多人了嘛!
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証人身安全,游客在水上游玩時也需要提高安全意識。某水上樂園項目負責人提醒廣大游客,除了身高、疾病硬性要求之外,父母帶小孩游玩也一定要注意安全:
負責人:在游玩的時候一定要穿防滑的鞋子,在游玩項目的時候,特別是比較刺激的項目一定要聽從工作人員的指揮,不要盲目地去做一些很危險的行為,有高血壓,心臟病的這些刺激項目是一定不可以去玩的。
據了解,8月1號的事故發生后,上海市社會體育管理中心已經通過信息平台緊急通知各區縣游泳館加大巡查力度。從前天(3號)開始,奉賢區區體育局已經開始對該區12家開放游泳場所進行全覆蓋安全檢查。亡羊補牢,猶未為晚,但願這樣的悲劇不再發生。 (記者劉會民 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