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生態
人民網>>生態>>正文

廣西巴馬:世界長壽鄉的思與變

翁曄

2015年08月24日01:09  來源:經濟參考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廣西巴馬:世界長壽鄉的思與變

  “我們就是看上巴馬‘世界長壽鄉’的水好、空氣好、環境好,在這裡租了兩套房子,每年要在巴馬住上好幾個月。”64歲的石寶瑩是四川成都人,幾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她來到廣西壯族自治區巴馬瑤族自治縣甲篆鄉平安村巴盤屯,被這裡的環境所吸引,成為一名“候鳥人”。

  巴馬位於廣西的西北部,是世界五大長壽之鄉中百歲老人分布率最高的地區。1991年,國際自然醫學會向全世界公布,廣西巴馬被授予“世界長壽鄉”。截至2014年底,巴馬總人口29.21萬,其中百歲老人超過90人。

  巴馬長壽研究所所長陳進超介紹,特殊的地理生態氣候環境、優質的空氣及水資源、當地居民科學合理的膳食結構及生活方式等,都成為巴馬的“長壽密碼”。隨著巴馬的知名度不斷提升,全國甚至世界各地前往巴馬養生、養老、休閑度假旅游人逐漸增多,甚至不少人像石寶瑩這樣,直接在當地長期租房子,每年定期在巴馬休養生息,成為“候鳥人”。

  據統計,2003年以前,巴馬年接待游客不足1萬人次,而2014年全縣接待國內外游客高達318.9萬人次。

  不斷涌入的“候鳥人”及大量游客,曾一度成為巴馬“不能承受之痛”:由於污水處理設施未配套,巴馬曾出現過生活污水直排進入河中的現象,河流承載力受到挑戰﹔由於巴馬的“神奇功效”被放大、夸大,“候鳥人”及游客的中不少人抱著“治病”的心態前來巴馬,使得當地簡陋的醫療條件難以負荷……

  “巴馬本是養生之地,卻成了一些人養病之地。大量涌入的‘候鳥人’和游客已經超越了環境衛生的承載范圍,生活垃圾、污水甚至糞便處理都成為擺在巴馬面前的難題。”巴馬縣旅游發展委副主任李軼說。

  痛則思變,養生必須先養環境。目前,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已經確定將重點打造“巴馬特色長壽養生文化”,到2020年基本建成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游區,使之成為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區域性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為給盤陽河流域的治理、開發和保護提供保障,《廣西壯族自治區巴馬盤陽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將於今年9月1日正式實施。”巴馬縣人大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黃鵬介紹,條例對流域建設項目進行了控制,規定盤陽河干流沿岸100米內不得新建、擴建建筑物,並規定建成或者在建的污染項目限期轉產、搬遷或者關閉等。

  同時,按照“村收、鄉運、縣處理”的原則,相關部門已建設坡月、甲篆、所略、燕洞、西山5個垃圾中轉站,於2014年全部投入運行使用。同時,投入2300萬元建設兩個污水處理廠。

  “2015年下半年,我們將全力推進自治區統籌推進的華昱百魔洞生態養生度假區、中脈巴馬國際養生都會、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游區集散中心、世紀養生園等重大旅游項目的建設。”李軼說。

  此外,巴馬國際“候鳥人”協會已於2013年底成立,為“候鳥人”提供養生度假、健康咨詢、法律援助等服務。

(責編:王子侯、喬雪峰)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