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雄安新區要建設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地熱資源大有可為

本報記者 徐運平 張志鋒
2017年04月15日08:1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雄縣:地下有座天然“大鍋爐”(綠色焦點·清潔取暖)

  俯瞰河北省雄縣縣城。

  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攝

  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的消息發布,世人矚目。根據規劃,雄安新區要建設成為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記者近日在保定市雄縣採訪時了解到,當地實施地熱代煤供暖已有7年多,相當於減少標准煤用量近百萬噸,這座小城已成為“無煙城”,為新區清潔取暖蹚出了一條新路。

  雄縣建成區已淘汰燃煤鍋爐,利用地熱集中供暖

  雄縣縣城建成區有19平方公裡,居民不足10萬。過去,縣城像北方很多城市一樣,冬季取暖主要靠燒煤。採暖季節,一些鍋爐的煙囪吐出滾滾濃煙,到處灰蒙蒙的。

  其實,這座小城的地下就藏著一座天然的“大鍋爐”——地熱。雄縣有“中國溫泉之鄉”的稱號,位於牛駝鎮地熱田,全縣約六成面積蘊藏地熱資源,地熱水儲量821億立方米,地熱出水溫度最低也有55攝氏度,可以替代66.3億噸標准煤。

  早在2003年,雄縣縣城一些小區就開始用地熱取暖。當時縣城僅有3個小區靠地熱供暖,比較零散。2009年,雄縣引進一家國企,組建河北綠源公司,地熱代煤供暖開始全面升級換代。近年來,綠源公司先后收購了18眼地熱井,新打50眼。縣城地熱集中供暖每年增加幾十萬平方米,目前,綠源公司在雄縣的地熱供暖能力達477萬平方米。

  世紀城小區較早實現了地熱供暖。劉女士家裝的是地暖,冬季室內有20℃左右。“有時還覺得熱,要把地暖關小一點。”

  綠源公司運營主管王洪亮說,地熱供暖可以保証居民家裡達到18℃以上,每平方米僅收16元,燃煤鍋爐取暖每平方米收20多元,用電、天然氣取暖,成本則更高。

  不盡地熱滾滾來。2014年2月,國家能源局在雄縣召開全國地熱能開發利用現場會,推廣地熱代煤取暖的“雄縣模式”,認為“雄縣模式”技術上成熟、經濟上可行。2016年3月,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組長、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徐匡迪等專家、學者,考察了雄縣地熱資源,關注地熱的開發利用。如今,小城建成區已淘汰燃煤鍋爐,地熱集中供暖,每年可替代標煤12萬噸,縣城基本實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塵“零排放”。

  “地熱下鄉”使村民節約了能源,降低了費用

  雄縣北沙鄉沙辛庄村老百姓祖祖輩輩燒“大渣兒”,他們做夢也想不到,有一天會用地熱取暖,享受“市民待遇”。

  雄縣是禁煤區,清潔取暖勢在必行。一些村子採取了以氣代煤等方式,沙辛庄村則把目光投向了地下。該村北邊有一處住宅小區,開發商在村子附近打了兩眼地熱井,地熱供暖,一些村民看后很好奇,也羨慕。“俺們村下面就有地熱,為啥不用呢?”沙辛庄村村支書馬武山向上級提出,希望以地熱代煤取暖,這個想法也得到了縣裡支持。

  於是,綠源公司轉戰農村,探索“地熱下鄉”。去年10月,綠源公司開始進村鋪設主管道,兩個多月后全部完工。進入採暖期后,除了少數住在村子外圍的農戶,全村有320多戶用上了地熱集中供暖。

  沙辛庄村地熱集中供暖工程實行政府補貼、商業化運營。馬武山說,地熱引到村民家裡,有的需要換管道,一般花費500元左右。不過取暖費用降低了,一年就能賺回來。有的直接連上舊管道,也能用,不用另外花錢。

  老馬和村民反復算過賬:按平均每戶三間屋子80平方米來算,過去村民燒煤取暖,一年少說也要2000多元。用上地熱,隻要1200多元。

  沙辛庄希望學校有6間屋子,共300平方米,校長司德清表示,過去燒煤,需要一個兼職鍋爐工,開工資不說,一年買煤要花9000多元。用上地熱后,隻需要4800元。

  村民馬笑野80多歲,他家的堂屋和臥室裝了地熱暖氣。記者一進堂屋就看到,靠牆的小煤爐上堆滿雜物,顯然已經“退休”。老人說:過去冬天燒煤,一天要加三四次煤,還要倒煤渣。到了后半夜就不暖和,還怕火滅。用了地熱暖氣,屋裡早晚都暖烘烘的,很穩定,也干淨多了。“還便宜啊!過去一冬燒煤要1000多元,去年地熱費隻交了400多元。”

(責編:沈光倩、楊虞波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