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江蘇揚州在南水北調沿線建設生態大走廊

胡 儉
2017年04月15日08:2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護佑一江清水奔涌向北(綠色家園)

  退漁還湖的邵伯湖濕地。

  資料圖片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江蘇揚州地處長江運河交匯處,依水而建、緣水而興、因水而美。作為南水北調東線取水源頭的城市,揚州自覺打造清水廊道,護佑一江清水北上,率先啟動江淮生態大走廊規劃建設。

  為呼應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江蘇省在南水北調沿線高起點規劃建設江淮生態大走廊,以此為主軸構筑起江淮大地的生態安全屏障。

  生態自覺:

  從嬉戲江豚看建設南水北調清水廊道

  3月14日上午,揚州海事部門巡邏艇行至“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傳說地——瓜洲古渡口,看見3隻江豚在長江中逐浪翻騰,猶如一家三口在親子嬉戲。執法隊員近距離抓拍的視頻,刷爆微信朋友圈。

  瀕臨滅絕的江豚,被譽為“水中大熊貓”,是重要的生態指示物種。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王克雄博士興奮地說,江豚的出現,是在為揚州的水生態環境以及江淮生態大走廊“點贊”。

  江淮生態大走廊位於南水北調東線長江與淮河流域之間,以京杭運河為主干線,以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輸水線路所流經的地級市為主要范圍,包括江蘇省揚州、泰州、淮安、宿遷、徐州等5市。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南起江蘇省揚州市江都水利樞紐,經江淮生態大走廊,北至山東德州、膠東地區,二、三期工程還將擴大到天津、北京地區。

  2013年12月,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正式從揚州江都水利樞紐開閘提水,經沿線13座泵站逐級提升,一泓清水一路奔涌向北。

  清水廊道關乎向京津冀魯地區億萬人口輸送安全飲用水。揚州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和南水北調東線取水口所在地,揚州市委書記謝正義倡導“治城先治水”,近年來,揚州實施了“不淹不澇”“清水活水”工程,這是揚州改革開放以來市本級一次性投入最多、范圍最廣、惠及人數最多的單項重大基礎工程和民生工程。揚州把輸水沿線周邊地區340平方公裡范圍劃定為核心保護區,治污、防污、監管、涵養多管齊下,大力實施植樹造林和生態濕地恢復,全力打造清水廊道。

  江蘇省委書記李強、省長石泰峰多次來揚州調研,認為打造南水北調清水廊道,加快推進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與中央“五大發展理念”以及“共抓長江大保護”戰略高度吻合。為此,去年11月份召開的江蘇省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在南水北調沿線高起點規劃建設江淮生態大走廊,以此為主軸構筑起江淮大地的生態安全屏障”。

  在清水廊道沿線的廖家溝、邵伯湖水域設立江豚保護區,已成為國家和江蘇省江豚保護行動計劃的重要內容。南水北調的清水廊道,將持續地留住江豚的“微笑”。

  轉型路徑:

  從一個漁村之變看河湖治理“三退三還”

  3月30日晚上,位於邵伯湖畔的揚州漁文化博覽園內,燈火明亮,歡聲笑語,香氣四溢,這裡正在舉行一場特色魚圓制作比賽。去骨刺、刮魚肉、打成泥、擠成丸……“白嫩宛凝脂,玉珠浴清流”,評委對“沿湖馬小嫂”崔海燕的獲獎作品,給予了富有詩意的評語。

  這是邗江區方巷鎮沿湖村舉行的第二十二期“漁家學堂”。沿湖村有10多萬畝原生態濕地,是邵伯湖沿岸風景最優美的區域,為保護水生態,當地政府動員236戶漁民集中上岸,安置在新漁小區別墅群。“退漁還湖,漁民上岸,轉型發展既要扶上馬,還要送一程。”方巷鎮副鎮長崔卉介紹說,村裡成立了生態旅游發展公司,創辦特色漁家民宿,漁家餐飲引來天南海北的游客,漁民休漁季節也能掙大錢。他們還學會了網絡營銷,去年10月份,一戶漁家民宿客棧接到了26萬元的湖鮮訂單。

(責編:沈光倩、楊虞波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