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迎最強降雨 氣象部門提前八天預測

丁亦鑫

2020年08月12日16:18  來源:人民網-環保頻道
 

據中央氣象台消息,11日至13日京津冀地區將有一次區域性強降雨天氣過程,將為今年入汛以來最強降雨過程。11日晚,北京市屬公園紛紛發布關閉通知,市防汛指揮部倡議執行彈性工作制,市民減少出行。本輪降雨到底有多大?為什麼會這麼大?記者帶著這些疑問採訪了相關氣象專家。

京津冀本輪最強降水是否罕見?

記者從北京市氣象局獲悉,本次降雨特點一是持續時間長,預計降雨將從12日早晨持續到13日早晨﹔

二是過程雨量大,預計全市平均降雨量40∼80毫米,城區50毫米左右,西部、北部沿山一帶局地可能達到200毫米以上,最大小時雨強可達80∼100毫米,降雨期間伴有雷電和局地短時大風﹔

三是影響范圍廣,此次過程為京津冀區域性暴雨。預計此次降雨12日早晨從北京市南部地區開始,自西南往東北移動,逐漸影響整個北京市。

對此,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張濤表示,從氣象觀測的角度而言,在北京發生這樣的強對流天氣並不算罕見。“比如說去年5月17日的強降雨,通州下了非常極端的降水,冰雹直徑是5cm。那麼在通州的人就有這樣的經歷,在西城海澱的人,可能就沒有這個感覺。”他表示,這種情況的強對流天氣主要就是由局地性導致的。

他還表示,從本輪京津冀降雨過程來看,這是一種北方盛夏暴雨的典型過程,理論上來說每一年至少一次到兩次。從這個角度看,它隻能說是典型的強降水過程,並不罕見。張濤補充道,最終評估還要看降雨后的量級。

此次降雨有何防汛難點和重點?

11日晚,應急管理部召開會議強調,要充分認識此次降雨持續時間長、過程雨量大、暴雨范圍廣的嚴峻復雜形勢。那麼此次降雨防汛有何難點、重點?

對此,張濤表示,一是此輪強降雨的季節背景、水汽條件以及降雨的機制跟南方盛夏季節是一樣的。不管是累計雨量還是小時雨強,本輪降雨跟南方強降雨特點相似。“北方以一個常年不怎麼下雨的背景來迎接一個相當於南方強度的降水,防汛壓力自然就會更大”﹔

二是這次降雨過程對於京津冀周邊地區來說,小時雨強,預計為30毫米到50毫米,但最大小時雨強可達80∼100毫米。這樣的降雨強度,不管是城市內澇、還是山洪災害,風險都會大大增加。同時,也會給海河流域的防汛帶來較大壓力。

張濤指出,地域的差距性是導致防汛難度較大的根本原因。他指出,以北京為例,年降水量600毫米,比起降雨量偏多的南方地區,防范措施的標准必然有一定差距,但是這一次降水過程,卻是南方類型的強降水,防汛難度隨之加大。

提前八天預測到暴雨天氣

中央氣象台先后發布暴雨預警、雷電預警、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這場未下先“火”的暴雨,到底是如何被提前監測到的?

中央氣象台正研級高級工程師符嬌蘭接受採訪時表示,針對此次華北強降雨過程,氣象台提前10-20天指出華北地區進入多雨時段,8月4日(提前8天)指出12-13日華北等地將有一次大到暴雨天氣過程。9-12日,早間會商會同北京、河北等多個省份進行會商討論,不斷關注預報結論調整情況。11日18時發布暴雨黃色預警,12日10時,升級為暴雨橙色預警。

當前,隨著預報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預報准確率和時效上均在不斷提升。符嬌蘭表示,目前我國基本提前3天左右可以較准確地預報出強降水落區和強度,24h暴雨預警准確率可達89%。

氣象專家提醒公眾,城市地區人群盡量避免進入一些容易快速積水的低窪地帶,謹防積水導致意外。山區和淺山區存在發生山洪、地質災害氣象風險,盡量避免前往山區的危險地帶、河道、地質災害隱患區域,提高次生災害和強對流天氣的防范意識。

(責編:丁亦鑫、李昉)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