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建成30个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小区 本报昆明12月14日电 (杨文明、余湘珺)近年来,云南省持续开展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全省已实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项目120多个,建成了30个保护小区(点)、13个近地和迁地基地(园)、5个物种回归实验基地,巧家五针松、华盖木、滇桐、云南金钱槭等67种野生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王卫斌介绍,2004年云南在全国率先提出“极小种群”保护倡议,2005年启动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行动;2010年,云南省政府批准实施《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规划纲要》,明确了112个保护对象。
南水北调东、中线调水六年,带来哪些大变化? 人民网北京12月14日电 (记者余璐)2020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迎来全面通水六周年。六年来,工程累计调水多少?使多少人受益?综合效益如何?记者带您一探究竟。
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
坚定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组长韩正9日主持召开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审议有关文件,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韩正表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是重大国家战略。
东海公路成生态走廊 初冬,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内的公路景色如画,机动车行驶在层林尽染的生态廊道中,如诗如梦。 近年来,东海县对县域200多条国道、省道、县道与农村公路进行美化,形成了四季皆不同的独特风景,让高铁、客运班车、私家车、货车等车辆穿梭在如美丽画廊般的公路交通网中。
火灾幸存考拉返自然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数据显示,澳大利亚2019—2020年度夏季丛林大火对约30亿只动物造成不利影响,其中包括6万多只考拉,它们在林火中死亡、受伤或无家可归。经过数月的治疗,一些在大火中严重受伤的考拉伤愈后于12月6日被放归自然。
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保护濒危动植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关乎人类生存和发展,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发展,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治理,积极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合作,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之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我国气象监测能力稳步提升 本报北京12月6日电 (记者赵贝佳)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气象观测站网建设取得历史性进步,全国气象监测能力稳步提升,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国1185个贫困乡镇实现自动气象站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