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黄岗梁国家森林公园野生马鹿增长到3400多只 11月27日在黄岗梁国家森林公园拍摄的野生马鹿。新华社发(宿海东 摄)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黄岗梁国家森林公园内的野生马鹿已由10年前的1000余只增长到目前的3400多只。
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准确把握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基础性、公益性定位,完善体制机制,强化能力建设,加快科技创新,提高作业水平,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长江活化石,法律来保护(地方立法新实践) 今年5月,《上海市中华鲟保护管理条例》经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于6月6日起正式施行。 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中华鲟曾与恐龙同时期生活,距今已有1.4亿年历史,被誉为长江活化石。
云南森林蓄积量增至20.2亿立方米 新华社昆明12月1日电 (记者浦超)据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消息,近年来,云南省持续推进生态修复,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全省森林蓄积量从“十二五”末的17.68亿立方米增至目前20.2亿立方米,为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王卫斌介绍,“十三五”以来,云南省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综合治理、防护林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共完成营造林3700多万亩、义务植树5.3亿株、石漠化综合治理林业项目396万亩。
海关截获植物有害生物近4000种 本报北京12月1日电 (记者杜海涛)记者从海关总署获悉:今年1—10月中国海关共截获植物有害生物3948种、40.97万次,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312种、5.9万次。 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介绍,国门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链条“禁食野味” 长期以来,少数人食用野味的陋习屡禁不止,将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尽其所能地列入食谱,这不仅给野生动物带来伤害,也给人类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诸多挑战。2019年,中国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缔约方大会上,倡导包括源头国、中转国、目的国在内的全链条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理念。
科技助力 人象和谐 地球生态系统正在遭受严峻考验,重塑地球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科技力量改造自然的一项使命。 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亚洲象保护项目中,科研人员借助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多种先进技术,实现了野生亚洲象行进轨迹实时观测和秒级预警。
巴西亚马孙雨林遭砍伐面积增加近一成 巴西国家空间研究所(INPE)当地时间11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19年8月到2020年7月,巴西亚马孙雨林遭砍伐面积同比增加9.5%,创2008年以来同期最大规模。 数据显示,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巴西亚马孙雨林遭砍伐面积达到11088平方公里,几乎是巴西最大城市圣保罗的7倍。
呵护好生态 奔向好生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开栏的话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各地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绿色发展按下快进键,生态文明建设驶入快车道,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今日起,本报推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专栏,以来自基层一线的典型案例,生动展示各地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