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公布海洋地质创新成果 本报北京1月7日电 (记者常钦)近期,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公布一批海洋地质创新成果:编制完成相关地质图集2套,新发现大型海砂矿区1处,评价优选南海油气资源矿权区3块,为支撑服务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海洋地质基础支撑。 据介绍,《海南海岸带资源环境图集》和《支撑服务海南海岸带社会经济发展资源环境调查报告》,编制完成海岸带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海岸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双评价”等系列图件27幅,全面展示海岸带地质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现状、致灾因素等,系统梳理资源优势和地质环境问题,为海岸带空间规划提供了直接依据。
保障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 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 近日,水利部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规划》印发 人民网北京1月6日电 (记者余璐)记者从水利部获悉,为贯彻落实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按照水利部统一部署,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组织编制完成的《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已由水利部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 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大湾区水安全保障的顶层设计,《规划》立足大湾区湾情、水情,落实中央有关要求,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科学谋划未来一个时期大湾区水安全保障的总体布局,明确了2025年、2035年水安全保障目标任务和主要工作举措。
让最美自然得到最严保护(现场评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⑤) 玛多,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在这里,鄂陵湖、扎陵湖像镶嵌在高原上的两块蓝宝石,美得让人心醉;星星海,光看名字,就知道有多么迷人、多么浪漫;冬格措纳湖鸟类众多、山川白云倒映……玛多县虽然海拔较高但美景怡人,很多游客不顾高寒缺氧也要一睹黄河之源的美景。
5年间,这条大江焕发新颜 2016年1月,2018年4月,2020年11月; 上游重庆,中游武汉,下游南京。 5年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三次座谈会,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谋篇布局,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生态环境部:1月上半月全国空气质量以良为主 人民网北京1月4日电 (记者余璐)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近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央气象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东北、华南、西南、西北、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和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展2021年1月上半月(1-15日)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 会商结果显示,1月上半月,受持续性冷空气影响,全国大部扩散条件整体相对较好,空气质量以良为主。
国家林草局:“十三五”期间我国珍稀濒危物种实现恢复性增长 人民网北京1月4日电 (丁亦鑫)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五年来,我国通过系统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建立了占国土面积18%的各类自然保护地,有效保护了90%的植被类型和陆地生态系统、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大熊猫、朱鹮、亚洲象、藏羚羊、苏铁、西藏巨柏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 其中,大熊猫野生种群增至1864只,朱鹮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种群总数超过4000只,亚洲象野外种群增至300头,藏羚羊野外种群恢复到30万只以上。
南沙港 吞吐忙 近日,广州南沙港自动化码头停泊着多艘超大型集装箱船,桥吊作业一派繁忙。2020年1月至11月,南沙港货物吞吐量累计完成3.15亿吨,同比增幅3.09%,集装箱吞吐量累计完成1564.58万标箱,同比增幅达到2.42%。
今冬中国气温持续较常年偏低 “全球变暖”还是“全球变冷”? 近几天的“霸王级”寒潮使中国多地气温跌至“冰点”,还未进入“三九天”,民众就感受到了寒冬的威力。中国气象局31日举办新闻发布会指出,近期中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偏低,2021年1月气温还将继续偏低。
“十三五”时期 我国初步形成以市场手段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动力机制 人民网北京12月29日电 (记者余璐)29日上午,生态环境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司长徐必久在会上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环境经济政策注重经济手段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创新与应用,初步形成以市场手段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动力机制。 徐必久谈到,环保工作,依靠法治手段很重要,必要的行政手段很重要,但是经济手段也非常关键。
“十三五”期间 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圆满完成 人民网北京12月29日电 (记者余璐)29日上午,生态环境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司长徐必久在会上表示,“十三五”期间,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不懈奋斗,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9项约束性指标超额完成,我国对外承诺的碳排放强度2020年目标提前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态环境目标如期高质量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