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守护“中华水塔” 青海玉树,美丽的隆宝湿地。韦槿钦摄 夏季,记者在青海采访,随处可见丰腴的草场、茂密的森林、湛蓝的天空、如织的游人……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有着“中华水塔”的美誉,而守护这一“中华水塔”的主力军,是三江源头、江河两岸的天然林植被,是那些放下斧头油锯、扛起铁锹树苗的护林员们。
三江源 国字号公园不一般 位于三江源地区的玛多县冬格措那湖,水草丰美,每年5月起成为候鸟乐园。王锦涛 吴成友摄影报道 核心阅读 总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形成“一园三区”格局,为我国全新体制的国家公园探路。
环境执法从九龙治水到统一管理 三江源有了“垂直”保护 “通过一年的试点工作,三江源国家公园整合了园区范围内原属各自然保护区及各县的森林公安力量,打破区域和条块分割,实现垂直统一管理,各项工作目前已步入正轨。同时,园区内已整合行政、执法功能,逐步实现职能集中行使,为今后建立大区域、强协同、多频次的生态巡护执法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
【走进三江源】生态报国教育先行 玉树高原上的“绿色摇篮” 一排排整齐的课桌、一张张美丽的三江源照片、还有一幅幅环保先行者的画像……8月30日,“走进三江源”网络媒体主题宣传活动来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吉尕小学,媒体记者与三年级的学生们一起上了一堂生态教育示范课。 吉尕小学的生态教育示范课。
【走进三江源】让巡护没有死角 记者体验通天河水上巡护 长江源头地区通天河畔 “汽车、摩托车到不了的地方骑马,马到不了的地方步行,或者沿河漂流直下……”在长江源头地区通天河畔的岗当村,有一支由14人组成的生态巡护队,每天穿梭在草原、山谷、草甸、河流中…… 车辆行驶在山谷间 在这里,平均海拔4500米,没有手机信号,也没有自来水或者稳定的电,有的是自由自在的野生动物——天空中翱翔的胡兀鹫,岩石间跳跃的岩羊,河中嬉戏的水獭,以及雪豹、白唇鹿、马麝、熊、狼、猞猁、藏狐等。 巡护员们拍摄的野生动物 “比起以前,现在的巡护次数增多,而且巡护的内容也从原先的草原巡护增加了山、水、林、湖等。
【走进三江源】吉尕小学:环保走进课堂,环保意识从娃娃抓起 图片说明:治多县吉尕小学 8月30日,“走进三江源”网络媒体主题宣传采访团走进治多县吉尕小学,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园区青少年生态道德教育基地”和学生们一起上了一堂与众不同的环保课。 环保课正式列入小学课表,学生受益匪浅 当记者来到教室的时候,环保课老师闹布智美正在给三年级3班的学生们上环保课。
【走进三江源】治多县生态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 保护生态环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为了进一步普及这一理念,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积极响应“绿色摇篮”环境教育项目,在全县小学筹建了生态道德教育基地,把保护三江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带入了课堂。 8月30日,记者跟随“走进三江源”网络媒体主题宣传采访团来到玉树州治多县,探访了解了吉尕小学开展“绿色摇篮”生态道德教育基地的建设和开展情况。
“飞阅”三江源:千亩林木 绿染玉树 初秋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有一处别样的风景——玉树高原千亩林木良种繁育实验基地,基地内的千亩林木,让玉树的底色更绿更靓。 玉树灾后重建以来,加快推进林木良种繁育产业化进程,筑牢绿色屏障,提升绿色颜值,丰富绿色内涵,将原灾后重建规划的德卓滩产业园区调整为千亩林木良种繁育实验基地建设用地,基地建设总面积2000亩,集中连片1200亩,总投资3500万元,栽植各类苗木71万株,密植花灌木36007墩。
“生态之窗”全景记录大美青海 重点生态区域可实时查看 人民网青海8月28日电(记者 余璐)“大家现在看到的是青海‘生态之窗’监测系统去年8月8日拍到的青藏铁路五道梁北大桥下,3000多只藏羚羊迁徙的视频。为更好的观测研究藏羚羊定期迁徙,我们通过部署远程观测系统对藏羚羊进行24小时视频跟踪观测。
“走进三江源”网络媒体主题宣传活动启动 人民网青海8月27日电(记者 余璐)今天(27日),“走进三江源”网络媒体主题宣传活动在西宁启动。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办公室相关领导出席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