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環保

治霾攻堅戰猶酣【2】

本報記者 田 豐 余榮華 靳 博 史自強

2014年11月01日08:2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治霾攻堅戰猶酣

  嚴格執法 創新機制

  10月13日下午,記者隨北京市環保、城管聯合執法人員來到豐台區郭公庄公租房施工項目工地。道路整潔、綠草茵茵,完全不見傳統建筑工地的塵土漫天。不過,執法人員還是在工地食堂發現了問題。

  北京市環境監察總隊監察一科科長穆亮告訴記者,餐飲企業和單位一般存在3種環境違法問題:未安裝油煙淨化裝置,安裝裝置卻不用,安裝后不正常使用。該工地食堂屬於第三種,油煙淨化裝置不正常運行,連接處軟管有鬆動,會造成污染物外放。將責令其限期整改,依法可處罰金5000元至5萬元。

  北京市環保局大氣環境管理處處長於建華介紹,2014年1月,北京市制定並頒布了《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明確“環境優先”理念,加大處罰力度,最高達50萬元,增加了加倍處罰、數額“上不封頂”的規定。《條例》自3月1日正式實施以來,環保、城管等執法部門連續7個月開展“大氣專項執法周”行動,嚴厲打擊違法行為,依據《條例》立案處罰783起,處罰金額1790.03萬元,巴威公司因二次違法受到加倍處罰。

  北京市環境監察總隊總隊長仲崇磊告訴記者,北京今年1月1日起在全國率先大幅提高二氧化硫(SO2)等4項主要污染物收費標准,調整后的標准為全國最高水平。今年1至9月,全市排污費開單金額達1.73億元,開單金額為去年同期的5.7倍。“處罰不是目的,目的是實現污染物總量減排,強化環境有價值的理念。”

  排污要付出成本,環保也能帶來經濟效益。2010年以來,神華集團天津大港發電廠累計投入4億元進行環保技術升級。“企業會不會壓力很大?”記者提出疑問。“短期成本壓力確實不小,但是我們正好趕上天津市排污費階梯式調整,有個幾年減免的排污費就可以沖抵這部分固定成本。”生產部廠長張國慶說。

  原來,天津自7月1日起調整二氧化硫等4種污染物排污費並實施差別化收費,二氧化硫排污費由每公斤1.26元調整為6.30元,氮氧化物排污費由每公斤0.63元調整為8.50元。“實行差別化收費后,如果不提升改造,我們僅氮氧化物一項就需繳納五六千萬元。如果隻改到標准的排放水平,每年需要交納的排污費仍在3833萬元。可現在我們通過環保設施改造,降低了污染物排放濃度,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已小於國家規定。根據差別化政策,隻征收排污費收費標准的40%,現在每年排污費隻需交納677萬元,可節省3156萬元。”張國慶說。

  執行重如山。河北省於去年9月在全國率先成立省市縣3級環境安全保衛隊伍,專職環保警察達到600多人。截至今年9月30日,全省共立案偵辦環境污染刑事案件1396起,破獲1146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910人﹔查處治安案件1406起,處理違法人員1730人。“但看得見還管不了、管不住的現象仍然存在,”河北省環保廳副廳長殷廣平說,“下一步在綜合執法上還要下功夫。”

  全民行動 聯防聯控

  “對工地揚塵、焚燒垃圾、樹葉等違法行為反映到數字平台盡快解決﹔在對違法行為告知勸阻無效及無法告知勸阻的情況下,應迅速將情況反饋上報城管科和信息採集員,並配合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盡快處理……”說起自己的工作職責,天津市河西區東海街珠江裡社區四級網格“D0148”網格長朱長海如數家珍。

  3月1日起,天津啟動實施大氣網格化精細管理,按照管理無死角、監察無盲區、監測無空白的目標,把大氣污染防治任務按網格細化到區縣、街鎮鄉、社區和村庄,全市設立各級網格8000個。截至7月底,全市各基層網格共發現大氣污染防治事件23131件,處置完成率81.4%。

  防治大氣污染,不光是環保部門的事,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我們局一共19個人,全區面積有110平方公裡,單靠我們哪裡管得過來。”石家庄市長安區環保局局長黃繼武說。不過,他的煩惱已經解決,因為石家庄已實行環保網格化管理,建立了縣鄉村3級網格管理體系。

  石家庄市長安區躍進街道和平路社區副主任胡振堂是一名網格監督員。“遇到霧霾天,我們都會到轄區內的和平路小區改造項目工地‘值班’。”胡振堂說,社區居民張文習是個“環保達人”,我們專門組織樓長到他家學習,目的就是希望大家都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大氣跟每個人息息相關,每個人都要做好自己的一點一滴。”

  同一片藍天下,防治大氣污染也必須區域協同聯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已全面啟動。協同防治,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突破口。

  北京市環保局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協調處理處處長李立新介紹,“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支撐技術研發及應用”項目已於今年啟動,研究時間為3年,成果將為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防治提供更好的科技支撐。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信息共享平台將於年底前上線。信息平台建成后,各地將共享區域空氣質量監測、污染源排放、氣象數據、治理技術成果、管理經驗等信息,共同提高大氣治理水平。此外,按照鄰近省市發生共同污染多的規律,北京已先期與天津、河北廊坊、保定等城市就重污染預警會商及應急聯動開展協商,在可能發生大范圍空氣重污染時及時通報預警信息,會商預測結果。

  “當前,京津冀空氣治理進入‘APEC時間’,這既是《大氣污染防治計劃》實施一年成果的檢驗,也是一次難得的練兵。京津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正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院長宋強表示。

  據初步統計,2014年上半年,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6省區市PM2.5平均濃度均呈明顯下降趨勢,區域平均下降14.6%。各地重污染天氣均有所減少。

上一頁
(責編:沈光倩、王靜)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