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極地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的北極熊一家。(自《衛報》)
據《衛報》報道,美國及加拿大的科學家們日前發布報告稱,2001到2010年的10年間,美國阿拉斯加州北部的北極熊數量減少了約40%。
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研究人員及來自加拿大、美國的科學家們發現,在2004到2006年間,南波弗特海地區的北極熊存活率下降十分嚴重,當時跟蹤的80隻熊仔中隻有兩隻存活下來。成年熊狀況整體好於幼熊,其整體存活率從2007年開始攀升,但幼熊成活率在10年間卻呈下降趨勢。2010年當地北極熊總數約為900頭。
科研人員表示,低成活率可能與海豹數量較少以及夏冬兩季覓食困難有關。過去幾十年裡,當地冬季冰層不斷變薄,且冰層活動愈發頻繁,斷裂現象加劇。一般認為這是造成北極熊捕食海豹難度增加的原因。
本次研究主要作者、美國地質調查局研究統計員杰夫·布羅瑪金(Jeff Bromaghin)表示:“低成活率可能與多方面因素有關,要想一一辨別不太容易。此外,研究行將結束時為什麼存活率出現改善還未找到答案。”
國際自然保護聯合會下屬的北極熊專家小組一直在全球范圍內跟蹤北極熊群,並將新數據和全球歷史及當前的趨勢進行對比。該組織首席科學家史蒂文·阿姆斯特拉普(Steven Amstrup)博士對當地北極熊數量減少感到“非常痛心”。他說:“2007年時同事和我都預計,如果溫室氣體放路徑不改變的話,那麼本世紀中葉前,南波弗特海的北極熊有可能會消失。” (謝璿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