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生態
人民網>>生態>>正文

中央氣象台專家:台風“成群結隊”異常嗎?

2015年07月10日11:37  來源:人民網-環保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北京7月10日電(記者蔣琪) 據中央氣象台最新預報,“燦鴻”將以超強台風的級別登陸福建福鼎到浙江象山一帶沿海,預計登陸時強度為超強台風級(52 -55米/秒)。對此,中央氣象台專家解析近期台風特點及防御。

台風多生成於哪些海域?

據中國氣象局台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正研級高級工程師、中央氣象台台風專家高栓柱介紹,台風最容易出現在熱帶和副熱帶海域。除了位於南半球的大西洋以及東北太平洋由於海溫相對較低不易形成台風之外,全球其他所有的熱帶或者副熱帶海域都會有台風生成。

這是因為,暖海溫為台風的生成和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熱力條件,海域上的高低空風切變較小則提供了動力條件。在熱帶、副熱帶海域上,中層以及低層的空氣濕度比較大,這也是台風生成的必要條件之一。

同時,熱帶和副熱帶海域輻散條件較好,使得台風能夠吸收充足的水汽,為其整體發展加強提供能量,並讓這些能量通過高層向外輻散出去。因此,台風才能持續存在並不斷加強。

在這些海域之中,由於西北太平洋海溫最高(在西北太平洋中的菲律賓以東洋面還有一個暖池存在),加之其海洋空間較大,所以它能成為世界范圍內台風生成數目最多的海域。與此同時,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成為生成登陸或影響我國台風的兩大發源地。

高拴柱指出,從結構上來講,在上述兩個海域生成的台風區別不大,但是在西北太平洋生成的台風強度更強,對預報員來說,更容易定位和預報。

一般來說,西北太平洋台風(如近期出現的“燦鴻”、“浪卡”等)通常生成的位置在我國大陸“千裡之外”,從其生成到登陸的時間較長(有的長達5天到10天)。在此過程中,台風會在溫暖的海面上汲取足夠的熱量,不斷發展壯大,更加容易成長為強台風甚至超強台風﹔相反,南海台風距離陸地較近,發展的空間受到制約,強度不易增強,特別是當台風橫穿我國台灣島的時候,受到台灣多山地形的影響,其強度可能會減弱。這些因素使得南海台風的強度多數遜於西北太平洋台風。

由於南海台風強度較弱,生命體征不強,並且在海上游走的時間較短,海上資料也較為短缺,所以與西北太平台風相比,南海台風更難定位和預報。

“從登陸地點來看,南海台風更‘中意’我國的廣東、海南,還有越南。而西北太平洋台風則可能選擇我國華南、華東沿海甚至是東北地區,日本和韓國也可能成為其登陸的對象。”高栓柱說。

最新動態:

台風“燦鴻”對浙江風雨影響可達24小時以上

中央氣象台專家:台風“成群結隊”異常嗎?

“燦鴻”將以超強台風強度登陸我國華東地區

台風應急響應被提升至最高級I級 “燦鴻”將登陸福建浙江上海等地

中央氣象台發布今年首個台風紅色預警 “燦鴻”已加強為超強台風

“燦鴻”升級為超強台風 預計10日夜間到11日上午登陸

下一頁
(責編:杜燕飛、王靜)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