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用於醫療領域已有淵源歷史 近年來取得突破性發展

2018年05月30日15:53  來源:人民網-環保頻道
 

臭氧和醫學的淵源至今已有近200年的歷史,一戰期間德國醫生利用臭氧治療了大量開放性外傷和厭氧菌感染的傷員。1932年德國牙醫Fishch把臭氧作為抗感染藥物。同期法國醫生Aubourg將臭氧應用於直腸灌注治療結腸炎。1935年奧地利的埃爾文.帕斯特爾教授發表了《在外科學上採用臭氧治療》的論文。1945年Payr教授率先提出了應用臭氧靜脈注射治療循環功能失調。1958年德國人JoaquimHansler發明可控制濃度的臭氧發生器在德國問世,臭氧療法在醫學的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966年科學家Otto warburg教授關於腫瘤細胞具有厭氧性的研究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獎。

在這后,科學家們試圖用高比重的臭氧來治療癌症,並且在臨床中取得了不錯的成果。臭氧治療低廉的費用使這一成果很快被歐洲各個國家的人們所接受,並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和對臭氧巨大潛在醫用價值的開發,臭氧在醫療界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臭氧技術在創新研究數年來,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21世紀初,臭氧治療在中國也開始被廣泛應用。劉建鋼教授2001年開始從事開展臭氧臨床治療技術的研究與治療,從事醫學臨床及教學工作多年。將臭氧臨床治療技術與椎間盤切吸術、雙重治療技術、膠原酶溶解術、椎間盤鏡、臭氧消融術相結合,廣泛的應用於臨床治療,療效顯著。劉教授在臭氧臨床應用方面創造了自己獨特的理論,並提出了“建鋼臭氧治療技術”的理論核心,包括十一大醫療功能、十大治療技術等,特別是在臭氧自體血(03-AHT)應用方面造詣頗深受廣大患者的信賴,被譽為------中國臭氧廣泛應用臨床第一人。

目前醫用臭氧在臨床上的應用形式已發展為:大份額自血療法,小份額自腸吹入法, 臭氧化水法,臭認氣體應用法,皮下注射法,肌肉注入法,體腔注入法等多種療法。應用這些方法可以廣泛治療內、外、婦兒、口腔等諸多疾患,並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頗受廣大醫院及患者的歡迎。 目前在歐洲,臭氧主要應用於創傷及難治性潰瘍(如糖尿病等)的治療、癌症的輔助治療、腰椎間盤突出及骨關節疾病的治療、抗自由基防衰老、中風及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的治療,臨床應用的療效得到了充分肯定。 總之,臭氧治療方興未艾,雖然世界各國對這種治療方法的有效性仍存在分歧,但臨床資料還是真實可信的。目前在國內發展迅速,但需要同道們共同努力,更加深入探索其治療機制,把握好適應症,使其廣泛用於臨床,造福於廣大患者。

(責編:余璐、賀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