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評論員:庫布其奇跡的綠色啟示

2018年08月07日11:06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新華社評論員:庫布其奇跡的綠色啟示

 新華社評論員:庫布其奇跡的綠色啟示

  內蒙古杭錦旗位於庫布其沙漠中的生態修復景觀(7月11日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

茫茫沙海面前,人是渺小的。而能讓沙漠變成綠洲,又足以証明人的偉大。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的庫布其沙漠綠進沙退的故事,彰顯“誓將黃龍變綠洲”的頑強力量,創造出世界荒漠化治理的一大奇跡。

荒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難題。“眼見風來沙旋移,經年不省草生時。”庫布其是我國第七大沙漠,曾被認為是不可治理的“死亡之海”。讓綠色延伸,每推進一寸、前進一步,都要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鄂爾多斯各族干部群眾一代接著一代干,一張藍圖繪到底,治理面積達6000多平方公裡。治沙過程中涌現出王文彪、王明海、烏日更達賴等一批防沙治沙先進個人和典型。他們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和實干,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孕育出“守望相助、百折不撓、科學創新、綠富同興”的“庫布其精神”,在大漠深處筑起一座改天換地的精神豐碑。

治沙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必須運用科學方法。在與沙漠長期的較量中,鄂爾多斯人反復試驗,總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治沙奇招。有被譽為凝聚治沙智慧的“中國魔方”——草方格沙障,有成本低廉、效率很高的“水氣種植法”,還有利用凌汛水滋潤沙漠……鄂爾多斯人摸索出一條尊重自然、持續創新的科學治沙之路,不僅為自己除沙患找到有效方法,也為人類治理荒漠化提供了有益的中國經驗。

(責編:施麟、賀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