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名:三吱兒
“三吱兒”,吃法如下:剛出生的小老鼠(活的)一盤,調料一盤。食用者用筷子夾住活老鼠,老鼠會“吱兒”的叫一聲,(這是第一吱兒)收到調料裡時,鼠又會“吱兒”一聲,(這是第二吱兒),當放入食用者口中時,鼠發出最后一“吱兒”。(共三吱兒)菜譜簡單,食用者需要無窮的饕餮動力和無比的勇氣,才可以品嘗這道菜。
評點:吃小老鼠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發明這道菜和起這可怕的名字的人。三吱兒,把殘忍的食用生靈的過程,傳神的歸納在一起,不能不說是悲哀。
第6名:昆虫食品
我國的貴州農村,人們最喜歡燒蜂窩,將蜂腎取回家炸熟作為飲酒的好菜。
日本人所食用的昆虫達五六十種。在長野縣,那裡的人將昆虫捕捉后,通過燒、煎、炒、煮等方法調制食用,他們最喜歡吃的是雀蜂幼虫、螺虫、青虫、蛾虫與蠶虫,甚至把幼虫混同在大米一起燒成飯團。
泰國人吃虫十分講究,他們吃田鱉,則是選擇雄的吃;吃金龜子,則往往在金龜子體內塞滿豬肉、花生、蒜果之類的混合料。
在澳大利亞,有一種叫“普康古”的成虫,體內含用大量脂肪和蛋白。這裡的人將虫捕獲后,埋在沙堆內用火燒烤后再吃,其味無窮。這裡的居民還喜歡吃一種叫紅蟻的虫,據說紅蟻腹內的蜜汁猶如葡萄甘淳可口。
北美的印地安人經常用火和煙熏殺成群結隊的蚱蜢食作,還用蒼蠅的蛹虫制成一種叫“古查比”的餅來食用。
蟋蟀是非洲坦桑尼亞、津巴布韋及博茨瓦居民的佳肴;非洲還有些民族愛吃蚱蜢,新加坡唐尼島及歐洲一些人很喜歡吃蜘蛛;印度有的人捉到蜈蚣就往嘴裡送。
印尼巴厘島的居民對油炸蝴蝶感興趣;澳大利亞和巴基斯坦人喜歡吃飛蛾;有的阿拉伯人把蠍子視為佳肴,把蜣螂當作美食。
土耳其的婦女專愛吃線形蠕虫;泰國某些居民愛把蟑螂拌進醬裡面做成美味可口的食品;中美洲人常以蛾子餅為主食調劑;埃及人特別愛吃一種有花紋的甲虫。
法國巴黎的一些餐館,用小金甲虫的幼虫作餡餅制糕點;黑西哥人吃的昆虫更是多種多樣,有甲虫、蒼蠅、蚊子、臭虫、黃峰、蜻蜓、蝴蝶等57種,一種名菜“墨西哥魚子醬”是以蒼蠅卵為原料烹制的。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