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名:人乳宴
湖南長沙一家餐館推出中國第一桌“人乳宴”,邀請長沙多家媒體記者品嘗。
就席前,先安排記者與專門為這家餐館提供奶源的6名“營養師”見面。所謂“營養師 ”就是正處哺乳期的婦女,她們年紀最小的23歲,最大的30歲,都來自湖南益陽市安化縣水淹鎮沙灣村。26歲的“營養師”李美珍說,她把剛斷奶的小孩放在老家由父母帶,就出來打工了,每天她們用吸奶器擠奶,每人擠奶量從三四兩到七八兩不等。
現階段,這家餐廳隻推出了“人乳鮑魚”、“奶湯鱸魚”兩個人乳菜品。雖然服務員不斷請食客品嘗,大多數的多數只是舉著筷子猶豫不決。一位食客更是面對整桌美味佳肴,從始至終沒有吃過一道菜。
據店老板介紹,他們花了三個月時間開發人乳鮑魚、人乳河蚌、人乳魚頭火鍋、人乳肚花、乳香藕片等60多個菜品。據知情人說,該店年內還准備在深圳推出標價高達28萬人民幣的極品人乳全宴。
第8名:石油作食品
也許你怎麼也想像不到,石油有一天會成為你的口中食,成為人類豐富的營養來源。
石油化學頗具遠景的方向之一便是經過生物化學加工從石油中提煉出蛋白質。人們提出的生產蛋白質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可信的一種是從石油中提取。這一設想最早是德國科學家費利克斯·尤斯特1952年提出來的。
從石油中提取合成蛋白的工藝其實很簡單。先從烴類中提取石蠟,向石蠟中加入硝酸鹽、磷酸鹽、鉀鹽等。由這些物質和水配制成細菌培養基,在溫度為32℃-34℃具有一定酸性的條件下,向培養基中放入一種愛吃石蠟的細菌(食醋菌),它產生的一種發酵劑可在工業條件下培養蛋白質。1噸發酵劑每天可產400噸蛋白質。
前蘇聯有成套的工廠大規模地從石油中提取合成蛋白質。列寧格勒州基裡希市有一座佔地約100公頃的大型生物化學工廠,專門生產人工合成蛋白質-維生素濃縮物--一種淡褐色粉末。這種粉末可替代純牛奶喂養牛犢。
目前合成蛋白質暫時隻作為動物和鳥類的飼料。但是由石油制成的食品早已寫進了人類的食譜。也許並非人人都知道,油浸熏西腓魚罐頭中的油脂正是石油化學產品。還有牛奶、脂肪、奶酪、通心粉、面包干、魚籽,甚至是蜜糖餅干都可以用石油生產。據統計,隻利用全世界所採石油的2%來培養微生物,就可以完全彌補人類蛋白質的空缺。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