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水資源嚴重緊缺,但卻浪費嚴重。昨日,新京報記者調查,北京市內多個小區具有再生水設備和管道,但沖廁仍使用自來水。一公益組織隨機走訪發現,北京小區的再生水系統正常運轉率不足10%,每年造成大量水資源浪費。
昨日起,新京報推出“節水志”欄目,報道稱北京人均水資源僅為世界人均水資源的1/40,但日用水量約為德國人均用水的1.7倍。
再生水發臭“逼”用自來水
昨日,海澱區當代城市家園的業主稱,以前,他們小區沖馬桶使用的是再生水,但自一個月前,再生水就變成了自來水,“一噸水要多掏4塊錢。”
雖然將再生水改成自來水,提高了居民生活成本,多數居民稱還可以接受,“誰也不願意多花錢,隻不過以前再生水太臭了”,業主張先生說。
當代城市家園物業工作人員稱,從今年5月1日起,小區的再生水就改成自來水,“這是經過業委會同意的”,“再生水處理設備壞了,再生水又臟又臭,改成自來水也是被逼無奈。”
“修好設備要花40多萬”,該工作人員說,目前,他們正在申請公共維修基金,“如果申請不下來,就要一直用自來水沖馬桶。”
再生水發黑發臭,設備頻繁故障,也導致居民放棄使用再生水。西三旗旗勝家園的業主鄭女士在微博稱,前幾日,小區內的再生水設備又壞了,“經常出故障,還不如多花錢改成自來水。”
該小區物業工作人員稱,前幾日,是再生水設備的管道爆裂了,“以前故障有的是水泵壞了,有的是污水處理不過來”。
記者走訪中發現,再生水發黑發臭、設備故障等情況並非個例,在清上園小區,“小區裡使用再生水的人已經很少了。”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