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入洋垃圾,活用土垃圾 一手堵下游、加强监管,一手抓源头、激发内生活力,才能以最小的改革成本实现改革目标,真正拒洋垃圾于国门之外 近日,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部际协调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传出消息,截至11月15日,今年全国进口的固体废物同比减少52.8%。同时,从今年年底开始,废五金类、废船等16个品种固体废物将禁止进口。
打赢环保的“作风保卫战” 与保护自然生态同等重要的,是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过去一年多,作为“亚洲重要湿地”的福建泉州湾河口湿地,被非法围垦700多亩,围堰长度达2公里多,地貌遭到较大破坏。群众多次举报,七部门执法10余次、出动人员近千人次,非法围垦却一再“卷土重来”。
治水岂能交差了事 治水是一个技术活,也是一场持久战。相关部门不仅要绷紧科学治理这根弦,更需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地埋头苦干 最近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通报的一系列典型案例引发广泛关注,其中“涉水”问题尤为突出。
怎样养狗才文明?
责任在人 徐 骏作(新华社发) 1470亿元,这个庞大的数字代表着2017年中国的宠物市场规模,也说明饲养宠物正在成为一些家庭的生活方式,其中又以养狗的家庭数量最为庞大。 性格活泼、聪明可爱的萌宠给爱狗人士带去了欢乐与温情,但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日益突出:凶狗伤人、犬吠扰民、随地便溺、狂犬疫病、遛狗不牵绳……这些公共管理和人际关系上的难题,有时还会引发人与人之间的激烈对抗,甚至出现夺狗性命、夺人性命的极端事件。
动物闯祸 谁来补过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附近山林一头野生亚洲象闯入中心城区,破坏了部分道路交通设施。 吕 禾摄(新华社发) 核心阅读 近年来,在一些地区,随着生态环境逐步改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快速增长、活动范围扩大,野生动物伤人、毁坏财物的现象时有发生。
人民网评:治理环境重在解决头脑中的“环境问题” 今年以来,环保督察频频袭来,从中央环保督察到“蓝天保卫战强化督查”“绿盾2018专项巡查”“水源地专项督查”,再到“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专项督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号角一次次吹响。从中央到相关部委,大力推动环保督查治理环境问题,虽然各地在环保问题上高度重视、整改有力、成效显著,但大家都明白,环境整治要达到预期效果并非一日之功,也并非毕其功于一役。
溪水里泛起白沫,巡河记录却“一切正常” 在履职尽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重点整治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等严重影响改革发展高质量的突出问题。包括:弄虚作假,编造假经验、假典型、假数据,瞒报、谎报情况,隐藏、遮掩问题。
改变单一产业 拓展就业空间 采取特别的区域性就业政策,实行就业优先战略,提供全方位就创业服务 资源型城市的特点是依托自然资源为主导产业,经济结构的单一导致就业结构的单一,而在资源面临枯竭、企业经营乏力时,职工下岗失业问题就会显现。 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问题,首先要采取特别的区域性就业政策。
促百业兴 带就业兴(资源枯竭型城市探民生(上)) 开栏的话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抚顺考察时指出,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转型发展中首先要解决好民生问题、保障好困难群众生活。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通过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稳就业、促就业?又该如何织密保障网,在社保、住房等方面,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本版从今天起推出“资源枯竭型城市探民生”系列报道。
环保监管不能选择性“眼盲” 据央视报道,今年6月,中央环保督察组开展回头看行动,之后于10月20日再次点名批评河南鲁山县虚假整改。10月30日晚,记者向鲁山县河务管理局值班室打了举报电话,并给值班人员留下电话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