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機關重拳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犯罪 記者從最高人民檢察院獲悉:今年1至9月,全國檢察機關共起訴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犯罪15154人,同比上升66.2%。其中,非法捕撈水產品罪6974人,非法狩獵罪3769人,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制品罪3007人,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1131人,走私珍貴動物、珍貴動物制品罪273人。
全國水利建設前10月完成投資5170億元 新華社北京11月9日電 水利部9日公布,今年1月至10月,全國水利建設完成投資5170億元,水利有效投資為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1月至10月,全國落實水利建設投資超過7300億元,其中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達1366億元,為2019年實際落實的5.3倍。
百年逐夢今朝圓——三峽工程完成整體竣工驗收 湖北宜昌,矗立在長江西陵峽谷的三峽工程有如一座歷史豐碑,銘刻著中華民族一段百年夢想。 日前,三峽工程完成整體竣工驗收全部程序,三峽工程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工程質量滿足規程規范和設計要求、總體優良,運行持續保持良好狀態,防洪、發電、航運、水資源利用等綜合效益全面發揮。
賀克斌院士:治霾與減碳的目標須協同實現
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時表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這個重大宣示,對未來我國碳和霾的治理路徑會有重大的影響,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能源結構的調整會有重大的影響。
我國將加強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11月3日發布。《建議》提出:“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
中國首個黑頸鶴繁殖保護地鳥類名錄創新高 5日,據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最新鳥類調查結果顯示,該保護區本年度新增物種7種,鳥類種數達到121種,鳥類數量再創新高。 據了解,此次調查結果顯示,該保護區又添7種新成員,分別為翹鼻麻鴨、鳳頭潛鴨、白腰草鷸、楔尾伯勞、煙腹毛腳燕、紅翅旋壁雀、藏雪雀。
生態搬遷開啟幸福新生活(現場評論·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26)) “伙計們吶!加把勁吶!前頭就是大九湖啊!”夜幕降臨,在湖北省神農架林區大九湖鎮鹽溪河岸邊,實景演出《鹽道往事》吸引了不少游客。這台演出是由大九湖鎮村民們自編自導自演的。
水清岸綠展新顏(產經觀察) 在長三角,被譽為“東方水城”的蘇州市曾面臨部分河道斷流的問題,如今恢復了河汊縱橫交錯、湖蕩星羅棋布的秀美景觀。 在珠三角,廣州在城市快速擴張過程中,一度被違法建設、“散亂污”企業偷排亂排污染了上百條水體,截污治水后,嶺南水鄉正重回人們視野。
貴州提前超額完成 “十三五”水土流失治理任務 本報貴陽11月3日電 (記者蘇濱)記者從貴州省水利廳獲悉:2016年至今年9月底,通過實施各類生態建設項目,貴州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27萬平方公裡,提前超額完成“十三五”治理任務。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國家下達貴州的水土流失治理任務是1.26萬平方公裡。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深化協同治水 本報南京11月3日電 (記者王偉健)近日,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三地政府聯合舉辦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協同治水再深化主題活動,進一步深化跨區域協同治水,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提供先行示范。 活動現場,青浦、吳江、嘉善三地協同開發的示范區聯合河長制信息化平台正式上線,這將進一步加強示范區跨界河湖信息共享,深化跨區域一體化協同治水。
3-5年內基本建成長三角海事監管領域信用管理合作示范區 人民網北京11月3日電(王紫)記者從交通運輸部獲悉,11月3日,長三角海事一體化融合發展2020年度工作會議在合肥召開。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汪春明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