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塑料吸管“禁令”紅線隻剩十幾天,你做好准備了嗎? 根據國家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於今年初聯合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到2020年底,全國范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這一規定被業內稱為“禁管令”。
綠水青山賦能 生態產業互贏 藝術工坊、咖啡吧、步履匆匆的年輕創客……記者在安徽省蕪湖市灣沚區殷港藝創小鎮看到,昔日的鄉村舊廠房,搖身一變成了文化創意產業園,吸引了大批青年人才入駐小鎮。 蕪湖市灣沚區位於安徽省東南部,長江下游南岸,自古便是“魚米之鄉”,自然環境優美,素有“長江巨蚌、皖之中堅”的美譽,是通往江浙滬的重要門戶。
赤水河流域跨省生態補償取得積極成效 深山飛瀑直挂,水汽彌漫山林,崖壁上刻著紅色大字“赤水源”……近年來,位於赤水河的源頭的雲南省鎮雄縣赤水源鎮,到訪游客絡繹不絕。 從過去的煤礦村,發展成現在的生態村、旅游村,在外打工多年回村創業的村民余輝見証了赤水河的變化。
靠山巧“吃山” 風景變“錢景”
賀州市南鄉西溪溫泉度假村。 一株株杉木直插雲霄,一簇簇石斛莖葉肥壯,一隻隻“羅曼粉”蛋雞在草叢間覓食,一群群麻鴨在清澈見底的山泉裡暢游……連日來,廣西賀州市八步區南鄉鎮江坪村農林業發展示范基地裡,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 國家主席習近平12日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征程》的重要講話,闡釋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主張,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國際人士認為,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為全球氣候治理注入信心和力量,展現了中國堅定支持多邊主義,堅定支持《巴黎協定》全面有效實施的一貫立場,彰顯了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胸懷和責任擔當。
德國加快能源綠色轉型 德國能源巨頭意昂集團發布的最新報告稱,今年前10個月,德國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水力發電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共發電1950億千瓦時,較去年同期增長4%。另據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研究所測算,2020年德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將佔發電總量的52.5%,較去年提高6.5%。
南水北調東、中線調水六年,帶來哪些大變化?
人民網北京12月14日電 (記者余璐)2020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六周年。六年來,工程累計調水多少?使多少人受益?綜合效益如何?記者帶您一探究竟。
彭永臻院士:提高我國污水處理科技水平 從跟跑、並跑到領跑
人民網北京12月9日電 (記者余璐)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增強全社會生態環保意識,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這進一步明確了將污染防治視為“新常態”,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守住水生態、水環境的底線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一環。
我國4處新入選灌溉工程的勝出“絕招” 天寶陂、龍首渠引洛古灌區、白沙溪三十六堰、桑園圍8日成功入選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這些灌溉工程憑什麼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它們有哪些勝出“絕招”? 天寶陂:拒咸蓄淡,生態友好 天寶陂位於福建省福清市的龍江中段,因始建於唐代天寶年間而得名,距今1300多年。
循環農業 綠色發展
近年來,蘭州新區將現代循環農業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通過無土栽培、自動化智能管控、糞肥無害化處理加工等科技手段實現產業綠色發展,帶動農戶增收致富。圖為12月8日,蘭州新區農投集團工作人員在花卉產業基地交易中心制作花藝展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