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指標體系(試行)》發布 人民網北京12月29日電 (記者余璐)29日上午,生態環境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通報,為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指導和規范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工作,生態環境部制定印發《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指標體系(試行)》,並同步發布7項生態保護紅線標准。
“綠色環保的風電場是我們的驕傲” 大西洋西岸,一望無際的潘帕斯草原上,29台高達110米的智能風電機組巍然屹立,白色風機緩緩轉動。由中企投資建設的阿根廷米拉瑪爾風電場日前已順利實現並網送電,正式進入商業運營。
農業節水,增產增效不增水(田間追蹤高質量·節約型農業)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一方面糧食連年豐收,另一方面水資源約束趨緊,如何加快推進高效節水農業? 近日,記者在河北、陝西、甘肅調查發現,各地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優化種植結構、創新水資源管理制度,走出了一條水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路徑。
新疆首家再生資源兌換超市營業 據新華社烏魯木齊12月27日電 (記者周曄)近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紙殼俠再生資源兌換超市開張營業,不起眼的廢舊物品,隻要達到可回收再利用的標准,都可以拿到超市兌換商品,實現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這也是全疆首家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兌換超市。
白化的珊瑚有望在溫暖水域中“康復” 英國《自然·通訊》雜志日前發表的一項最新生態學研究稱,珊瑚與共生藻類的關系可以幫助白化珊瑚在持續溫暖的水域中恢復過來,但隻有在當地沒有強烈的人類干擾的情況下才可以實現。該研究可能對管理珊瑚和預測它們對未來氣候變化的反應產生影響。
這個村 流轉土地有高招(經濟聚焦) 核心閱讀 企業到村裡投資,用地難題怎麼解?湖南長沙縣陽雀新村創新設立村級土地“交易所”,把村民手裡的分散土地預流轉至合作社,統一對接給企業使用。村民不單獲得了租金收入,還能在家門口務工。
做好“長江守護人” 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水利支撐與保障
浩浩長江,波瀾壯闊。橫跨我國11個省市,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同時還擁有全國約36%的水資源量,長江經濟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國家林草局:“十三五”我國濕地保護與修復水平顯著提升
人民網北京12月23日電 (丁亦鑫)記者從國家林草局獲悉,“十三五”期間,我國新增濕地面積300多萬畝,國際重要濕地15處,國家重要濕地29處,濕地保護率達到50%以上,我國濕地保護與修復水平顯著提升。 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是自然界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生態系統和人類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
端起生態碗 吃上旅游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今年3月,我在山上看到了‘東方寶石’朱鹮!”一大早,陝西銅川宜君縣太安國有生態林場護林員楊龍山已踏上了巡山路,“現在這裡樹高林密,野生動物越來越多了。”楊龍山高興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