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增強應對氣候變化整體合力 推進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 人民網北京1月14日電 (記者余璐)生態環境部日前印發《關於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指出,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目標與碳中和願景為牽引,以協同增效為著力點,堅持系統觀念,全面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統籌融合,增強應對氣候變化整體合力,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為建設美麗中國、共建美麗世界作出積極貢獻。
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 人民網北京1月14日電 (記者余璐)生態環境部日前印發《關於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出台《指導意見》,主要是加快推進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職能協同、工作協同和機制協同,加強源頭治理、系統治理、整體治理,以更大力度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實現減污降碳協同效應,為實現碳達峰目標與碳中和願景提供支撐保障,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冬修水利正當時(統籌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
1月6日,工人在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右岸工程建設現場緊張施工。 新華社記者 曹祎銘攝 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加快健全農業灌溉設施體系、補齊防汛抗洪設施短板,將為春耕備耕和防汛抗旱夯實基礎。
中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本報北京電 (記者寇江澤)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近日宣布,“十三五”期間,中國加強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和拯救繁育,採取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回歸自然等措施持續開展珍稀瀕危野生植物保護,大熊貓、朱鹮、亞洲象、藏羚羊、蘇鐵、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5年來,通過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中國建立了佔國土面積18%的各類自然保護地,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
讓能源結構更加綠色低碳(觀象台) 碳達峰、碳中和不可能輕而易舉實現,而是要付出持續艱苦努力,特別是要跑好能源結構優化這場“馬拉鬆” “要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推動煤炭消費盡早達峰,大力發展新能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出明確部署。
建一座電站 護一方環境(新時代新步伐) 水電開發是否會嚴重地破壞生態?此問題一直在國際社會上有所爭論。然而,世界各國的發展現實非常明確地告訴我們,很多水電開發程度高的國家和地區,不僅經濟發達,而且生態環境也好。
非洲國家積極推動能源綠色轉型(國際視點) 核心閱讀 非盟《2063年議程》將提升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作為重要目標之一。當前,非洲國家正積極推動能源綠色轉型和溫室氣體減排行動,促進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持續改善環境質量。這是黨中央深刻把握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及生態環境保護形勢,著眼美麗中國建設目標,立足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全局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對於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大意義。
強制性產品認証有了綠色通道(構建新發展格局·關注外貿企業開拓國內市場①) 一段時間以來,世界經濟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而內需市場潛力源源不斷地釋放。不少外貿企業抓住機遇、大力開拓國內市場,此舉有利於企業實現多元化發展、優化經營結構、降低市場風險,有利於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護好長江入海口 “作為長江沿岸居民,我希望馬上搬走!但身為南通港口集團15年的老職工,我不想搬!”在吊機師傅黃亮眼裡,港口搬遷,不僅是搬家的問題,還是飯碗的問題。 對於整座城市而言,這不僅是發展定位的選擇,更是改革再出發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