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中央深改組1000天特稿之六:

綠水青山帶笑顏 綠色發展謀新篇【3】

柴哲彬 白真智 劉陽 王靜 付長超 李楠樺 
2016年09月29日09:30 | 來源:人民網-環保頻道
小字號

青山清目 流水淨耳

直面生態矛盾的魄力實現綠色共享

江西率先實施覆蓋全境的流域生態補償(傅建斌攝/人民圖片)

陝西商洛江山村,森林面積多達1.7萬畝。“把森林保護好了,沒有水土流失,水源自然就好了。”江山村支書介紹,為此,江山村統一將村民手裡的林地流轉到林場,並且給村民一定補償。砍樹賣錢的現象沒了,森林得到了集中管護。

浙江紹興,率先構建河流生態補償機制,進一步完善曹娥江水環境治理制度化體系架構,全市財政每年統籌安排不少於2000萬元曹娥江生態保護專項考核獎勵資金。紹興對於考核指標有明確規定:上虞區等區域水質指標達到Ⅲ類,當地出境斷面水質必須好於入境斷面水質。

商洛和紹興,看似毫無交集,卻因為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緊密聯系在一起。今年3月22日,習近平在主持召開中央深改組第二十二次會議時指出:“要直面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面臨的矛盾和挑戰,努力在改善生態環境取得新突破。”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會議指出,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目的是保護好綠水青山,逐步實現森林、草原、濕地、荒漠、海洋、水流、耕地等重點領域和禁止開發區域、重點生態功能區等重要區域生態保護補償全覆蓋。

生態保護補償的核心是讓生態受益者付費、讓生態保護者獲償。綜合考慮生態保護成本、發展機會成本和生態服務價值的基礎上,由中央政府運用行政和經濟手段,平衡生態保護者和生態受益者之間以及地方之間的利益關系。

通過制定生態保護補償條例和生態保護補償體制機制的創新,才能讓全社會樹立生態產品有價、保護生態人人有責的意識,讓所有人能夠合理共享生態保護補償的產品和利益。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讓所有人共建共享綠色福利,讓“青山清我目,流水靜我耳”可期。

(責編:李楠樺、蔣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