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中央深改組1000天特稿之六:

綠水青山帶笑顏 綠色發展謀新篇

柴哲彬 白真智 劉陽 王靜 付長超 李楠樺 
2016年09月29日09:30 | 來源:人民網-環保頻道
小字號

余輝掩映下的安徽滁州市來安縣屯倉水庫一角(王家國攝/人民圖片)

“山上林草多,山下水唱歌。旱地變水田,老表樂呵呵。”

在贛南大地,這樣歌唱山鄉環保的歌謠又流傳開來,不僅在江西,生態保護工作已經在全國各地多點開花。

習總書記有一句話,老百姓記得清——“環保不能隻靠借東風,事在人為。”

1000天來,中央深改組共召開了27次會議,審議了162份重要文件,其中有12個文件涉及環境治理,每一項舉措都著眼於守護“青山綠水”。出台史上最嚴格的環保制度、推出生態補償機制、設立生態文明試驗區……一系列生態保護方案、指導意見陸續發布實施,為綠色發展保駕護航。

天藍了、水清了、地綠了,心也跟著亮了。

群眾的意見就是生態工作的鏡子,百姓的期待就是生態改善的方向。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令旗”所指之處,美麗中國正在舒展一個一個願景,綠色發展開始譜寫新的篇章。 

設“指明燈” 強“加速器”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高速發展,中國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但粗放式的發展方式也讓我們在資源方面付出慘痛的代價,耕地逼近18億畝紅線,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情況嚴重﹔一些地區由於盲目開發、過度開發、無序開發,已經接近或超過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極限﹔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呈高發態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在生態環境方面欠賬太多了,如果不從現在就把這項工作抓起來,將來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面對嚴峻的環境保護形勢,以習近平總書記為組長的中央深改組順應人民期待,將建設生態文明、推進綠色發展視為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

中央深改組多次會議涉及到生態文明,出台了《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關於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和《關於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等多項方案、意見。這些文件改革措施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指明燈”、“加速器”。

——環境保護督察。中央環保督查組通過查事、察人、罰款、問責等方式,不斷傳導環保壓力,讓新環保法實施以來社會所期望的“有牙執法”成為現實。

——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讓生態保護補償機制不再是政策的呼吁,明確了相關責任主體、目標任務以及補償辦法。

——生態文明試驗區。以點帶面,是生態文明建設落地的“試水區”,有助於將新政策推向全國。

時針撥回到21世紀初,剛剛經歷過亞洲金融危機陣痛之后的福建省,有著迎接新一輪經濟快速發展的願景。但當時的福建面臨的是更嚴峻的考驗,傳統工業發展之下帶來的污染、酸雨等問題頻發,人均耕地全國最少,自然災害不斷,這些問題都考驗著省內的環境承載能力。當地百姓也從過去的“盼溫飽”到“盼環保”﹔過去的“求生存”到“求生態”。

痛定思痛,福建省提出,任何形式的開發利用都要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進行,使經濟社會在資源的永續利用中良性發展。

福建率先實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率先推行海域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成立全國首個省級生態環境審判庭﹔挂牌督辦300余家環境“問題企業”……

經濟要發展,環保要守緊。數據顯示,2015年,福建省GDP總量實現2.59萬億元,同比增長9%。全省減排目標全面完成,其中:COD減排3.2%(目標0.5%),氨氮減排4.7%(目標0.5%),氮氧化物減排7.9%(目標1%)。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文明建設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經濟發展方式問題。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推進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才能實現美麗中國。

(責編:李楠樺、蔣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