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 一片片樟子鬆、沙柳、檸條、花棒綠意盎然,牢牢拴住腳底黃沙﹔ 一群群牛羊進了棚圈、舍飼圈養,富民產業既治沙又治窮﹔ 一座座沙丘或止步不前,或變矮變小,或徹底消失…… 這是金秋時節記者在毛烏素沙地、庫布其沙漠、渾善達克沙地、科爾沁沙地採訪時,看到的情景。 作為世界上受土地荒漠化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國長期以來非常重視沙地沙漠生態修復治理。
水利部 “逐夢幸福河湖”主題採訪活動啟動
人民網北京9月25日電(記者 余璐)25日上午,由水利部主辦的“逐夢幸福河湖”主題採訪活動啟動儀式在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的終點——北京市團城湖舉行。 啟動儀式現場,水利部副部長魏山忠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保護江河湖泊,事關人民群眾福祉,事關中華民族長遠發展,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
四部門部署開展打擊森林草原違法用火行為專項行動 記者24日從應急管理部獲悉,國家森林草原防滅火指揮部辦公室、公安部、應急管理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近日聯合印發通知,決定在全國范圍組織開展為期3個月的打擊森林草原違法用火行為專項行動。 應急管理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各地陸續進入秋冬季森林草原防火期,森林草原火災隱患突出。
“穿過森林去機場”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周邊造林15萬畝 9月25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通航滿一周年。記者24日從北京市大興區園林綠化局獲悉,2012年至今,大興區圍繞機場周邊大尺度造林,共營造了15萬畝森林,機場周邊還形成了7條“綠色廊道”。
弘揚黃河文化 講好黃河故事(深觀察) 9月16日至3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聯合黃河流域9省區舉辦的黃河流域舞台藝術優秀劇目展演展播活動在線上線下同步與觀眾見面。參與本次展演展播活動的劇目為黃河流域9省區優選劇目,凝練了具有流域特色、區域特色的多樣化文化元素。
一條“綠廊”連“雙城”(現場評論·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24)) 綠色發展體現在城市規劃上,就是要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 行走天津會發現,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無論在地理位置上還是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上,都呈現出鮮明的“雙城”特點。如何打通兩個城區的聯系?2018年初,天津市優化城市發展格局,拿出大氣魄、下出先手棋:在“雙城”之間736平方公裡區域內,建設綠色生態屏障,用一條“綠廊”連接“雙城”,為發展留綠留白留璞。
相聚2020海博會 共享全球海洋經濟發展成果
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新聞通氣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余璐攝 人民網北京9月24日電(記者 余璐)24日下午,記者從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新聞通氣會上獲悉,2020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將於今年10月15日—18日在深圳會展中心啟幕。
水利部:今年全國大江大河干流和重要圩垸堤防無決口
水利部水旱災害防御及災后重建新聞發布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余璐攝 人民網北京9月24日電(記者 余璐)24日上午,水利部舉行水旱災害防御及災后重建新聞發布會。
第十七次珠江枯水期水量調度啟動 本報北京9月23日電 (記者王浩)近日,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正式啟動第十七次枯水期水量調度工作,2020—2021年珠江枯水期水量調度重點做好上游骨干水庫和珠海供水水庫前期蓄水工作,對上游骨干水庫實施總量控制調度,全力保障澳門、珠海等地供水安全。 珠江委會商分析,2020—2021年水量調度面臨骨干水庫前期蓄水不足、今冬明春河道來水可能偏枯等挑戰。
破解氣候環境危機國際論壇在京召開 本報北京9月23日電 (記者暨佩娟、敬宜)9月22日晚,由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主辦的破解氣候環境危機國際論壇在京召開。本次論壇通過“現場+線上”方式舉行,來自40多個國家政府、駐華使館、機構、企業、高校的400多位嘉賓參加。
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代表之聲·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統籌謀劃,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過去一年來,黃河流域各省份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