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建成30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小區 本報昆明12月14日電 (楊文明、余湘珺)近年來,雲南省持續開展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全省已實施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項目120多個,建成了30個保護小區(點)、13個近地和遷地基地(園)、5個物種回歸實驗基地,巧家五針鬆、華蓋木、滇桐、雲南金錢槭等67種野生植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 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王衛斌介紹,2004年雲南在全國率先提出“極小種群”保護倡議,2005年啟動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行動﹔2010年,雲南省政府批准實施《雲南省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規劃綱要》,明確了112個保護對象。
南水北調東、中線調水六年,帶來哪些大變化?
人民網北京12月14日電 (記者余璐)2020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六周年。六年來,工程累計調水多少?使多少人受益?綜合效益如何?記者帶您一探究竟。
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
堅定走綠色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新華社北京12月10日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組長韓正9日主持召開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全體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審議有關文件,研究部署下一階段重點工作。 韓正表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是重大國家戰略。
東海公路成生態走廊
初冬,江蘇省連雲港市東海縣內的公路景色如畫,機動車行駛在層林盡染的生態廊道中,如詩如夢。 近年來,東海縣對縣域200多條國道、省道、縣道與農村公路進行美化,形成了四季皆不同的獨特風景,讓高鐵、客運班車、私家車、貨車等車輛穿梭在如美麗畫廊般的公路交通網中。
火災幸存考拉返自然
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數據顯示,澳大利亞2019—2020年度夏季叢林大火對約30億隻動物造成不利影響,其中包括6萬多隻考拉,它們在林火中死亡、受傷或無家可歸。經過數月的治療,一些在大火中嚴重受傷的考拉傷愈后於12月6日被放歸自然。
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 保護瀕危動植物資源、維護生態平衡,關乎人類生存和發展,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和民族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中國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用生態文明理念指導發展,協同推進生物多樣性治理,積極推進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合作,為共謀全球生態文明之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
我國氣象監測能力穩步提升 本報北京12月6日電 (記者趙貝佳)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十三五”期間,我國氣象觀測站網建設取得歷史性進步,全國氣象監測能力穩步提升,綜合氣象觀測系統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全國1185個貧困鄉鎮實現自動氣象站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