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治淮70年成效顯著 淮河面貌徹底改變 人民網北京10月27日電(記者 余璐)“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70年的治理,淮河的面貌發生了徹底改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為流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它逐漸從水患深重變為安心幸福河。”近日,水利部副部長魏山忠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科學精准調度水工程 確保大江大河安瀾 人民網北京10月26日電(記者 余璐)“今年有3927座(次)水庫和10個蓄滯洪區參與了防洪調度,攔蓄洪水1761億立方米。通過水庫的科學調度和各項防御措施,今年大江大河堤防沒有出現決口,大中型和小(1)型水庫沒有出現垮壩,確保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經濟社會的穩定運行,也確保了大江大河的安瀾。
青春接力 追尋飛鳥蹤跡(保護區裡的年輕人(19)) 遂川鳥道是我國鳥類遷徙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長江中下游候鳥遷徙的重要停歇地。 18年來,曾祥鵬和他的老師鐘平華兩代人接力堅守,累計環志3萬多隻候鳥,積累了大量科研數據。
新理念引領我國防災減災新實踐
數千年來,水旱災害一直困擾著中華民族。進入21世紀,水旱災害仍是中華民族的心腹大患,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做好防汛抗洪搶險救災工作的極端重要性,他說:“人離不開水,但水患又是人類的心腹大患。
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持續推進 本報北京10月21日電 (記者孫秀艷)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和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決策部署,各地持續推進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工作。按照要求,2020年底前,全國農村應完成“千噸萬人”(實際日供水千噸或服務萬人以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長江經濟帶相關省份同步完成鄉鎮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
曲久輝院士:后疫情時代水環境水生態保護應從四方面著手
人民網北京10月21日電(記者 余璐)2020年環境領域發生最大的事件莫過於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發,席卷全球。疫情發生后,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特聘教授曲久輝領銜中國工程院相關院士團隊,迅速投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環境風險防控”應急攻關項目,取得全新研究成果。
全力保障森林草原防滅火形勢安全平穩 新華社哈爾濱10月20日電 國務委員、國家森防指總指揮王勇近日在黑龍江檢查指導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他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預防為主、防控救相結合,抓實抓細責任措施,提升綜合防控能力,堅決防范森林草原重特大火災,切實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和森林草原資源安全。
美麗中國建設 五年再上台階 天更藍 山更綠 水更清 第二輪第二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正緊鑼密鼓開展。生態環境部近日公布的第一批警示案例中,中鋁廣西稀土公司及其下屬企業嚴重污染當地環境,中國建材集團浩源水泥有限公司污染物長期超標排放。
長江干線將疏浚41處重點水道 確保航道暢通安全 人民網北京10月19日電(王紫)記者從交通運輸部獲悉,近日,長江航道局組織召開2020—2021屆枯水期航道養護工作研討布置會提出,本屆枯水期長江干線初步確定41處重點水道,將安排150余艘航道日常維護工作船舶、15支測繪隊伍、26艘挖泥船(隊)投入枯水期航道維護保障工作。 據了解,2020年,長江全流域主汛期流量大、水位高、持續時間長,汛期特大洪水及汛后較長時間的高水位使一些重點水道航道發生較大規模的淤積。
守住綠水青山 建設美麗家園 貴州都勻綠博園試運營當天,游客們在景區內拍照留念。馮小東攝今年“十一”黃金周,國慶獻禮影片《我和我的家鄉》在全國熱映,作為貴州篇章主要取景地,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憑借其秀美風光與民俗風情,受到廣泛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