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預計今年將出現大流量封河 本報北京11月10日電 (記者王浩)記者從水利部獲悉:當前黃河上游干流流量較常年同期偏大1倍,考慮到上游干流水庫蓄水偏多等情況,預計今年將出現大流量封河,首凌日期和首封日期晚於常年﹔東北嫩江上游干流、鬆花江下游部分支流等江河已出現岸冰、流冰花等冰情,預計嫩江、鬆花江等將於11月底前全部封江,封江日期接近常年。 水利部加強凌情分析和預測預報,進一步細化完善骨干水利工程防凌調度方案,為平穩封河創造有利條件﹔督促沿河沿江各地認真落實防凌責任,完善防凌預案,加強應急值守和工程巡查,強化凌汛期涉河建設項目管理,確保行凌暢通。
中國第三十七次南極考察隊出征
10日,“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駛離碼頭。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供圖(新華社發) 本報北京11月10日電 (記者劉詩瑤)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10日,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三十七次南極考察隊搭乘“雪龍2”船從上海出發,執行南極考察任務。
中國第37次科學考察隊乘“雪龍2”號出征南極 人民網北京11月10日電(記者 余璐)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2020年11月10日,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隊搭乘“雪龍2”船從上海出發,執行南極考察任務。 據了解,第37次南極考察將圍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開展水文氣象、生態環境等科學調查工作,並執行南大洋微塑料、海漂垃圾等新型污染物業務化監測任務。
繪就生態宜居美麗畫卷 18條整潔美觀的河道環繞村庄,村民的房前屋后都種草養花﹔小公園、休閑長廊、文化禮堂、慈孝雕像點綴其間……深秋時節,走進浙江慈溪周巷鎮萬安庄村,一幅江南水鄉生態宜居畫卷映入眼帘。 “村裡不光環境變好了,生活也一點不比城裡差,超市菜場樣樣有,看電影逛街也很方便。
我國將加強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11月3日發布。《建議》提出:“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
賀克斌院士:治霾與減碳的目標須協同實現
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時表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這個重大宣示,對未來我國碳和霾的治理路徑會有重大的影響,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能源結構的調整會有重大的影響。
閩江河口濕地公園景色迷人
閩江河口國家濕地公園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長樂東北部閩江入海口,以河口淺灘為主,為閩江流域多年沉積形成的大片潮間沙灘和泥灘。這裡是候鳥遷徙重要越冬地、水鳥集中分布區和眾多珍稀瀕危鳥種的棲息地,公園內動植物種類繁多,每年有數以萬計的候鳥來此棲息越冬。
繪就生態宜居美麗畫卷 18條整潔美觀的河道環繞村庄,村民的房前屋后都種草養花﹔小公園、休閑長廊、文化禮堂、慈孝雕像點綴其間……深秋時節,走進浙江慈溪周巷鎮萬安庄村,一幅江南水鄉生態宜居畫卷映入眼帘。 “村裡不光環境變好了,生活也一點不比城裡差,超市菜場樣樣有,看電影逛街也很方便。
夏季臭氧污染防治成效顯著 本報北京11月4日電 (記者孫秀艷)記者從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環境茶座上獲悉:生態環境部組織的臭氧污染防治監督幫扶攻堅行動成效顯著,夏季監督幫扶涉及的82個城市優良天數同比增加共計567天,平均每個城市增加6.9天。 今年夏天,生態環境部印發《2020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方案》,促進臭氧形成的前體物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明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