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調水 胡楊“解渴”
近期,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護林員開挖生態引洪渠和疏浚河道,增加胡楊林過水面積,加快塔裡木河中下游尉犁段境內胡楊林區的生態調水工作。 圖為塔裡木河中下游尉犁段,塔河兩岸的胡楊林(攝於8月14日)。
東北西南地區將出現強降雨 水利部會商落實防御措施 人民網北京9月1日電(記者 余璐)記者從水利部獲悉,未來3天,雲南大部、四川東部南部、貴州北部、重慶南部、黑龍江東部、吉林中部、遼寧東部將有中到大雨,其中雲南西部、吉林中部、遼寧東部部分地區將有暴雨。預計,雲南省金沙江,四川省岷江、沱江,貴州省赤水河,重慶市烏江及三峽庫區,遼寧省東遼河、渾河、太子河及遼東半島諸河,吉林省第二鬆花江,黑龍江省牡丹江等河流將出現明顯漲水過程,部分中小河流可能發生超警洪水。
金融科技助力綠色出行 構筑綠色經濟發展新格局
夏日的鵬城,綠樹蔥蘢,繁花似錦。 8月28日,由中華環保聯合會、人民網、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聯合主辦的“2020綠色經濟發展論壇暨綠色出行普惠平台深圳啟動會”在深圳舉行。
生態環境部:“十四五”將健全以環評制度為主體的源頭預防體系 人民網北京8月28日電(丁亦鑫) 28日,生態環境部就深化環評改革,促進高質量發展舉行8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司長劉志全表示,“十四五”時期,改革目標是要健全以環評制度為主體的源頭預防體系,構建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體系,通過上下游整合,推動構建“六位一體”環境管理框架體系。
自然資源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印發《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2020-2025年)》 人民網北京(記者 余璐)近日,自然資源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聯合印發《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2020-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明確了紅樹林保護修復的基本原則、行動目標和任務安排。
美國加州山火已致7人喪生 本報華盛頓8月26日電 (記者張夢旭)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森林大火持續蔓延。目前山火已燒毀約125萬英畝(約5059平方公裡)土地,超過1400幢建筑損毀,7人在大火中喪生,緊急避難所已接收約2200名疏散者。
黃河6號洪水致34條河流超警 水利部維持Ⅲ級應急響應 人民網北京8月26日電(記者 余璐)記者從水利部獲悉,受干支流來水影響,黃河中游干流潼關水文站(陝西渭南)25日12時6分流量漲至5230立方米每秒,依據水利部《全國主要江河洪水編號規定》,編號為黃河2020年第6號洪水。25日14時,長江三峽水庫水位163.65米,入庫流量36800立方米每秒,出庫流量44300立方米每秒,長江中游干流宜昌、沙市至螺山江段及洞庭湖水位超警0.09∼1.07米﹔黃河上游干流蘭州和石嘴山、中游干流潼關、下游干流艾山河段,甘肅洮河,安徽巢湖等34條河流超警。
長江水庫群發揮攔洪效益 減少受災人口約40.1萬人 人民網北京8月25日電(記者 余璐)記者從水利部獲悉,2020年8月中旬,四川、重慶境內的岷江、沱江、嘉陵江流域發生持續強降雨過程,長江上游接連發生今年第4號和第5號洪水。水利部科學精細實施長江上游水庫群聯合調度,有序有力有效防御此次特大洪水。
水土流失面積強度“雙下降” 本報北京電 (記者王浩)近日,水利部完成2019年度全國水土流失動態監測工作,結果表明中國水土流失狀況持續好轉,生態環境整體向好態勢進一步穩固,水土流失實現面積強度“雙下降”、水蝕風蝕“雙減少”。 數據顯示,2019年水土流失面積為271.08萬平方公裡,較2018年減少2.61萬平方公裡,減幅0.95%。
《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我國生態氣候總體趨好
人民網北京8月24日電(丁亦鑫)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為滿足低碳發展和綠色發展的時代需求,科學推進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文明建設,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現予發布《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提供中國和全球氣候變化的最新監測信息,科學客觀地反映氣候系統變化的新狀態,切實發揮應對氣候變化的科技支撐作用。 《藍皮書(2020)》顯示,氣候系統多項關鍵指標呈加速變化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