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音符
2月21日,江蘇泗洪金鎖鎮軟籽石榴基地機聲隆隆,幾台大型拖拉機在石榴苗間套種馬鈴薯,並進行機械化覆蓋地膜,拉開春耕春種的序幕。 張連華攝(影像中國) 2月22日,河北省灤州市小馬庄鎮郎紅合作社社員正在大棚裡移栽秧苗。
深圳設十類海綿城市建設資金獎勵 記者從最新一期政府公報獲悉,《深圳市海綿城市建設資金獎勵實施細則(試行)》已於日前印發。《實施細則》共設立了十類海綿城市建設資金獎勵,其中,關於社會資本既有設施項目海綿化專項改造獎勵的單個項目獎勵額度累計最高為1000萬元。
研究發現1億年前琥珀化石“撞臉”現代甲虫 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中國、澳大利亞、日本、新西蘭、美國古生物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在1億年前的緬甸琥珀化石中,發現5枚與現代甲虫“撞臉”的遠古昆虫標本。 這5枚遠古標本的形態與現代甲虫“子孫”幾乎完全一致,也可以毫無障礙地歸入現代昆虫分類。
古生物學家發現世上最袖珍恐龍足跡化石
小龍足跡與鱗片特寫 小龍足跡復原圖 王紫楓繪 中外科學家團隊在韓國發現一件極為罕見的恐龍足跡化石,其細節對於理解極小型獸腳類恐龍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意義。該研究由韓國晉州國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部金景洙教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足跡博物館館長馬丁·洛克利教授、韓國國家文化遺產研究所負責人林鐘悳博士等共同完成。
硅藻為啥擅長“捕光”? 被稱為自然界“奇葩”光合物種的硅藻為什麼特別擅長“捕光”?日前,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沈建仁和匡廷雲研究團隊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揭示了硅藻的“秘密”——它有高效地捕獲和利用光能的獨特結構。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
1月全國空氣質量狀況公布 臨汾石家庄邢台位列后三名
人民網北京2月18日電(記者 余璐)生態環境部近日通報2019年1月全國空氣質量狀況。2019年1月,168個重點城市中,臨汾、石家庄、邢台市等20個城市空氣質量相對較差(從第168名到第149名)﹔拉薩、海口、昆明市等20個城市空氣質量相對較好(從第1名到第20名,見附表)。
南漳-遠安動物群中首次發現遠古“鴨嘴獸”
人民網北京2月18日電(王紹紹)據中國地質調查局網站消息,近期,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程龍帶領的研究團隊,在早三疊世(約2億4千8百萬年前)南漳-遠安動物群中首次發現了與現生鴨嘴獸具有相似捕食方式的海生爬行動物。 卡洛董氏扇槳龍化石照片及素描圖(圖片來源:中國地質調查局) 鴨嘴獸是最原始的哺乳動物之一,最早出現在2500萬年前,現今僅生活在澳大利亞。
當地積極救災 有效降低損失 本報西寧2月16日電 (原韜雄、張晨)今年1月中旬以來,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多次出現大范圍降雪天氣,境內1市5縣遭受不同程度雪災。持續降雪給全州畜牧業生產、交通運輸和群眾生活帶來較大影響,玉樹災后保畜工作面臨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