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聯手培育“碳排放管理師” 厚植人才沃土夯實“雙碳”根基 近日,為積極響應“技能中國行動”實施方案,提升碳排放管理從業人員的核心素養,由中國科學院人才交流開發中心、中科院建筑設計研究院主辦,北京中科國鑒人才測評技術有限公司承辦的碳排放管理師專業技能人才培育項目正式啟動。 為培育合格的碳排放管理專業技術人才,助力我國“雙碳目標”早日達成,中科院人才中心、中科院設計院和中科國鑒三方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系統觀念,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引領,以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為關鍵,持續穩定地為低碳領域輸送“新鮮血液”,為用人單位培育高技能實用型專業人才。
甘滬志願者攜手治沙英雄:為“沙漠邊的孩子”再植一片林
近日,“沙漠邊的孩子”公益植樹活動,再度走進甘肅古浪騰格裡沙漠。 “綠動未來”供圖 “自2015年至今,已有860余名志願者參與植樹,在內蒙古、甘肅等地,累計種下51000余棵梭梭樹,落成多片“綠動未來愛心林”,讓51萬平方米荒漠重現蔥蘢。
第四批國家水情教育基地名單公布 人民網北京2月2日電 (記者余璐)記者從水利部獲悉,近日,水利部、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辦公廳聯合印發通知,公布廣西桂林市靈渠等29家單位為第四批國家水情教育基地。至此,國家水情教育基地已經達到63家,目前已覆蓋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鄂北水資源配置一期工程實現全線通水
1月30日,水流從隧洞流向明渠。水利部供圖 人民網北京2月2日電 (記者余璐)記者從水利部獲悉,1月22日至30日,鄂北水資源配置一期工程(簡稱“鄂北一期工程”)順利實現首次全線試通水,標志著一期工程實現全線通水,工程沿線地區即將全面受益。
何建坤:碳中和目標將引發未來經濟發展模式的根本性變革 2020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當前經濟工作重點任務之一。這其中釋放了什麼信號?如何在有限時間內推進碳達峰目標和碳中和願景有效落地?中國經濟將會如何變化? 對此,中國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何建坤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新的氣候目標的提出體現了與我國不斷上升的綜合國力相一致的責任擔當,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同時,為保護地球共同家園做出中國的貢獻。
黃河神仙灣 看白鷺翩翩 黃河神仙灣的白鷺翩翩黃河神仙灣休閑農業旅游度假區供圖小時候,從詩聖杜甫“一行白鷺上青天”的詩句中,對白鷺有了認知﹔長大后,在黃河神仙灣,才觀賞到“萬隻白鷺舞翩翩”。黃河神仙灣,位於河南洛陽新安縣石井鎮東北隅,黃河之濱、萬山湖畔、黛眉山麓。
生態環境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點問題整改完成率達92% 人民網北京1月29日電 (記者余璐)28日,記者從生態環境部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2020年,生態環境部聯合有關部門和單位開展了“綠盾2020”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累計派出8批共136人次,對全國29個省(區、市)的196個自然保護地4398個“綠盾”台賬問題整改進展情況開展實地核實。截至2020年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5503個重點問題點位,已整改完成5038個,整改完成率92%。
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 推動生物多樣性領域共建共治共享體系建設 人民網北京1月29日電 (記者余璐)“一年以來,我國不斷健全生物多樣性相關政策法規體系,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實施生物多樣性工程,持續開展生態保護修復,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監督和執法力度等措施,著力提高生物多樣性管理水平,取得了積極進展和明顯成效。”在28日生態環境部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崔書紅如是說。
生態環境部發布新版《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 人民網北京1月28日電 (記者余璐)28上午,記者在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生態環境部已發布新版《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新版報告表自2021年4月1日起正式實施。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示,為落實新形勢下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要求,優化營商環境,深化建設項目環評改革,服務中小企業,生態環境部印發《關於印發〈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內容、格式及編制技術指南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