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力守護“中華水塔” 青海玉樹,美麗的隆寶濕地。韋槿欽攝 夏季,記者在青海採訪,隨處可見豐腴的草場、茂密的森林、湛藍的天空、如織的游人…… 青海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源頭,有著“中華水塔”的美譽,而守護這一“中華水塔”的主力軍,是三江源頭、江河兩岸的天然林植被,是那些放下斧頭油鋸、扛起鐵鍬樹苗的護林員們。
三江源 國字號公園不一般 位於三江源地區的瑪多縣冬格措那湖,水草豐美,每年5月起成為候鳥樂園。王錦濤 吳成友攝影報道 核心閱讀 總面積12.31萬平方公裡的三江源國家公園形成“一園三區”格局,為我國全新體制的國家公園探路。
環境執法從九龍治水到統一管理 三江源有了“垂直”保護 “通過一年的試點工作,三江源國家公園整合了園區范圍內原屬各自然保護區及各縣的森林公安力量,打破區域和條塊分割,實現垂直統一管理,各項工作目前已步入正軌。同時,園區內已整合行政、執法功能,逐步實現職能集中行使,為今后建立大區域、強協同、多頻次的生態巡護執法長效機制奠定了基礎。
【走進三江源】生態報國教育先行 玉樹高原上的“綠色搖籃” 一排排整齊的課桌、一張張美麗的三江源照片、還有一幅幅環保先行者的畫像……8月30日,“走進三江源”網絡媒體主題宣傳活動來到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吉尕小學,媒體記者與三年級的學生們一起上了一堂生態教育示范課。 吉尕小學的生態教育示范課。
【走進三江源】讓巡護沒有死角 記者體驗通天河水上巡護 長江源頭地區通天河畔 “汽車、摩托車到不了的地方騎馬,馬到不了的地方步行,或者沿河漂流直下……”在長江源頭地區通天河畔的崗當村,有一支由14人組成的生態巡護隊,每天穿梭在草原、山谷、草甸、河流中…… 車輛行駛在山谷間 在這裡,平均海拔4500米,沒有手機信號,也沒有自來水或者穩定的電,有的是自由自在的野生動物——天空中翱翔的胡兀鷲,岩石間跳躍的岩羊,河中嬉戲的水獺,以及雪豹、白唇鹿、馬麝、熊、狼、猞猁、藏狐等。 巡護員們拍攝的野生動物 “比起以前,現在的巡護次數增多,而且巡護的內容也從原先的草原巡護增加了山、水、林、湖等。
【走進三江源】吉尕小學:環保走進課堂,環保意識從娃娃抓起 圖片說明:治多縣吉尕小學 8月30日,“走進三江源”網絡媒體主題宣傳採訪團走進治多縣吉尕小學,在“三江源國家公園園區青少年生態道德教育基地”和學生們一起上了一堂與眾不同的環保課。 環保課正式列入小學課表,學生受益匪淺 當記者來到教室的時候,環保課老師鬧布智美正在給三年級3班的學生們上環保課。
【走進三江源】治多縣生態環保教育從娃娃抓起 保護生態環境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為了進一步普及這一理念,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積極響應“綠色搖籃”環境教育項目,在全縣小學籌建了生態道德教育基地,把保護三江源、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帶入了課堂。 8月30日,記者跟隨“走進三江源”網絡媒體主題宣傳採訪團來到玉樹州治多縣,探訪了解了吉尕小學開展“綠色搖籃”生態道德教育基地的建設和開展情況。
“飛閱”三江源:千畝林木 綠染玉樹 初秋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有一處別樣的風景——玉樹高原千畝林木良種繁育實驗基地,基地內的千畝林木,讓玉樹的底色更綠更靚。 玉樹災后重建以來,加快推進林木良種繁育產業化進程,筑牢綠色屏障,提升綠色顏值,豐富綠色內涵,將原災后重建規劃的德卓灘產業園區調整為千畝林木良種繁育實驗基地建設用地,基地建設總面積2000畝,集中連片1200畝,總投資3500萬元,栽植各類苗木71萬株,密植花灌木36007墩。
“生態之窗”全景記錄大美青海 重點生態區域可實時查看 人民網青海8月28日電(記者 余璐)“大家現在看到的是青海‘生態之窗’監測系統去年8月8日拍到的青藏鐵路五道梁北大橋下,3000多隻藏羚羊遷徙的視頻。為更好的觀測研究藏羚羊定期遷徙,我們通過部署遠程觀測系統對藏羚羊進行24小時視頻跟蹤觀測。
“走進三江源”網絡媒體主題宣傳活動啟動 人民網青海8月27日電(記者 余璐)今天(27日),“走進三江源”網絡媒體主題宣傳活動在西寧啟動。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司、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宣傳辦公室相關領導出席啟動儀式。